首页>明星 > 正文

【世界聚看点】全民热议的《再见爱人2》,让多少人学会了该“如何爱人”

2022-11-27 09:00:10来源:腾讯网

最近,接连三条热搜把一个女人骂成了全民焦点,词条#张婉婷 让人窒息#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好奇心。随之,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2》也成为了内娱热议中心。

被骂上热搜的张婉婷究竟何许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在谩骂、质疑、对垒、代入一档节目和嘉宾时,我们的情绪只是来源于“窒息”的张婉婷吗?还是某一时刻的我们的身边人,抑或是我们自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接连追了4期节目,似乎有了更多疑问和思考——《再见爱人2》真正想传达的是什么?究竟是一个情绪靶子?还是想为不同人群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婚恋问题解决方式?当我们在追看节目时,如果放下情绪宣泄的偏见,或许能收获更多成长。

直视婚姻之殇

或许某个瞬间

我们都曾是“令人窒息”的张婉婷

说真的,前两期《再见爱人2》里的张婉婷的确让人“窒息”,隔着屏幕,都能理解为何胡彦斌、郭采洁等“催更团”成员要靠吸氧气瓶“上工”。

在节目里,张婉婷从不给老公宋宁峰话语权和面子,把“我给你脸了吧”当对话日常。她甚至开着玩笑就能贬损宋宁峰的演技,说他是“拖油瓶”,更毫不考虑对方感受地说道“你这么穷,你又不红,你又没本事”。

张婉婷似乎一点也不掩饰她吵架的战斗力,掐着宋宁峰的脖子骂最难听的话,然后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有这样了我才舒服,我舒服了我们才能继续这个婚姻。”反观这段感情中的男方宋宁峰,忍让、委屈、关爱、告白……

很多人和我一样,猜测这段看似剑拔弩张的不平等婚姻背后,会不会有着我们尚未窥探到的“隐情”?甚至或许是张婉婷对宋宁峰和家庭的付出一定足够厚重,才让这个男人甘于放下所谓的尊严,如此卑微。

于表层原因,宋宁峰并没有给张婉婷体面的婚礼甚至没拍过婚纱照,这在生性敏感、自认缺爱的张婉婷心中始终是个解不开的结;

而随着节目进程的推进,造成如此婚姻之殇的深层原因被逐层挖开,张婉婷以“拯救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代入,不断用“作”去试探对方的底线,试图让宋宁峰“心存感恩”,而宋宁峰则一味地选择忍让、沉默,最终让这段本就不公平的感情走向极端。

这样的相处模式令人窒息,但冷静下来反观,张婉婷又并非孤例,现实中或许某个瞬间我们都曾是令人窒息的“张婉婷”。

曾经对爱情的美好憧憬,都消耗在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车贷房贷、孩子奶粉钱兴趣班、伴侣职业收入不稳定、紧张的婆媳关系等等日积月累的压力中。

有网友说,看到爆炸的张婉婷第一反应竟然是心疼,因为就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在很多网友的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类似的“张婉婷”,她们的经历竟然高度相似——因为怀孕失去工作职位满腹委屈,在月子中独自带娃每晚睡不了两小时身心俱疲,被产后抑郁情绪折磨无处宣泄,想让老公耐心倾听哪怕是跟自己吵上一架,却被“冷暴力”看作无理取闹,她们唯有为自己设置倔强坚硬的外壳,靠大声发号施令维护仅剩的尊严。

很多人以张婉婷为镜子,以《再见爱人2》为镜子,照见自我,警示自我,期待重新找到迷失在婚恋关系中的自我。节目中的“张婉婷”需要改变,节目外的“张婉婷”同样需要改变,而这个发现和改变的过程,必然是长线的、需要经历疼痛的。

正如节目中社会学博士沈奕斐说的:“不要把张婉婷当成指责身边人的武器,要看到她们是在求救”。她们的行为言语可能过激,但所作所为的背后实际上隐藏了渴望得到爱和认可的求救信号。“张婉婷”们真正需要的,是懂她们的人,是尊重。

探讨自我成长

思考亲密关系、剖析婚姻问题

隐藏在争议背后的反思

不可否认,《再见爱人2》播出后,张婉婷和宋宁峰的相处模式引发了不小争议,但争议过后,由节目内容引发的关于自我成长的剖析、亲密关系的思考、如何爱与被爱的探讨,又在不同平台被不同年龄、身份、偏好的受众积极热议和反思,构筑了以“再见爱人”为核心的宏大思辨空间。

深谙两性相处之道的情感博主们总结道:感情中无论男女,都该有适度的情绪表达。显然,张婉婷和宋宁峰都没把握好这个“度”,前者情绪表达过剩,后者不会表达。

在情感博主们看来,在这段感情中,张婉婷会将心中的不满用偏激的方式全盘托出,不分场合地去纠正宋宁峰的言语行为,控诉他对自己的不理解,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希望他做出改变。反观宋宁峰,作为一个男人,他也爱面子、要自尊,面对张婉婷的咄咄逼人,他选择用沉默、委屈甚至默默流泪代替内心的想法,甚至被爱人说成“拖油瓶”时,他都还能笑呵呵地轻叹一句“避而远之”。

久而久之,在一个表达欲过剩的人看来,他的沉默变成了冷漠;而在一个不愿意表达的人眼中,她的直率也变成了偏激。

一些情感博主直言不讳地给同样不懂得“情绪表达尺度”的年轻人提出了建议:过剩的情绪表达欲是善良人作恶的根源,别戴着“以爱之名”的善意面具伤害真正爱你的人,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先管好自己的嘴。

在以高知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某社交平台上,《再见爱人2》则引发了对情感关系“站位”的热议。越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社会精英,越认同“平等共赢”的爱人关系,他们说最好的爱情,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正如钱钟书先生对妻子杨绛的评价,“她是我的妻子、情人、朋友。”回顾他们的婚姻历程,也会发现美好的爱情、婚姻生活总是那么独立、自信、平等,相濡以沫,扶持一生。

婚姻经营并非绝对的甲方乙方,没有人能忍受畸形的“情感错位”一辈子,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需要平等与尊重,只有两个人都感觉舒服,婚姻才能长久。

当然,更多年轻网友透过《再见爱人2》,看到了自己在感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自省,实现自我成长。嘉宾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是替观众们“试错”的过程,在一步步试探、犯错、反省和改正中,观众和嘉宾们共同实现了真正的成长。

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一位《再见爱人2》的看客,也都有不同的视角和感受。观看节目的同时,有人会不自觉地感同身受,有人则自我审视提前“避雷”,而在节目播出后,围绕不同观点,更多人会被激发出不同切面的深度反思,释放更深远的成长价值,或许这才正是节目的更深刻的意义所在。

全面回归真实

打造全民参与的“圆桌思辨会议”

最近一段时间,《再见爱人2》热度不断攀升,引发的众多情感议题在各社交平台不断发酵。豆瓣评分高达8.3分,四五星好评率占到80%;抖音上,#再见爱人2相关话题的播放量早已破亿;由此延展出的话题覆盖了婚恋、娱乐、职场、社交、母婴、女性、时尚、旅游等各个赛道,还不断有“自来水”参与到向身边亲朋好友安利节目的行列。为何《再见爱人2》能高口碑快速出圈?

首先,《再见爱人2》缔造出了邀请全民自发“下场”参与的“圆桌思辨会议”,将从前观众在情感类节目中“听你说”的倾听者角色,升级为如今“我要说”的思辨者。

有意思的是,各大社交平台上,人们的热议焦点也从最初对节目内容的讨论,逐渐延展到了更具心理学专业层面、更有深度和广度的话题领域。网友们再不局限于“围观”,而是乐于在这档节目构建的“圆桌思辨会议”中分享、反思、升华。

《为什么很多人说宋提供不了情绪价值?》《婉婷的潜意识模式分析》《经营婚姻的方式错了,那爱还在吗?》《我们总对陌生人保持体面,对爱人恶言相向》等由节目内容催生出的高质量思辨贴,更是覆盖了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社交网络平台,掀起了网友更高参与度和热度的新一轮探讨,为更多人提供社会层面的有效价值,《再见爱人2》已然成为了全网最热的情感课题。

其次,节目中的三组嘉宾覆盖30至60+人群,让不同年龄、圈层、处于亲密关系各个阶段的人群,都能找到各自的现实折射镜子。

从第一季至今,凭借内核的真实,《再见爱人》构筑出了最真实、生活态的场景,房车、行李箱、一餐一饭、一群被现实婚姻问题困住的人……节目将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甚至一地鸡毛都展现在观众面前。

内核的真实最终成就了《再见爱人》身为纪实观察类真人秀的破局可能。节目就像一面折射现实的镜子,让人们在生活、婚姻、事业、家庭中遇到的窘迫、困境无所遁形,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宋宁峰被妻子无微不至照料的同时也需要直面她的暴躁情绪、卢歌在坚守艺术理想和赚钱养家之间纠结反思却很难证明自己找到的就是对的答案、艾威多年精心照顾生病的妻子却发觉最终还是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永远消磨掉了……很多时候,透过《再见爱人2》的纪实化镜头语言,我们更能直视当下的困境,鼓起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最后,在亟待关注全民心理健康的当下,《再见爱人2》以婚恋话题为切口,全面关照当下人们的情感、情绪,唤醒大众直视自我情感的内驱力,与不佳情绪和解、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洽。《再见爱人2》传递温暖,为我们提供了适当的心理疗愈。

之于生活、婚姻,《再见爱人2》伸出了一记直击问题核心的重锤,让从前情感混沌的人们开始思考,在亲密关系的磨砺中实现成长。而作为观众,我们不应是那枚砸向“张婉婷”的石头,换个角度看,她可以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某一时刻、某一面,这也是节目带给我们的思考意义。

标签: 再见爱人2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