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我梳理了一遍7部《射雕》!我发现,最新版有可能突破金庸剧困局

2022-12-03 08:12:00来源:腾讯网

文|令狐伯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庸武侠小说自从诞生已来,在华语地区的流传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经久不息的各种影视作品翻拍就是其中之一。这不《射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版本。

虽然是根据《射雕》衍生出来的,但人家是《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九阴真经》《华山论剑》五个单元剧。导演有徐兵、邓科、曹盾、蔡岳勋、杨磊,编剧阵容和主演阵容这里就不列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翻拍都不看好,通常还会结合以前经典作品的演员,再和现在演员比较。但如果你从整个国产剧的发展角度来看,你会发现这个版本理论上成功的可能性要更高,比这几年其它金庸剧都要高得多。

因为这个版本在生产模式上跳出了这几年金庸翻拍剧,确实有一定的突破性。

《射雕》又双叒叕翻拍了?几个经典版本,到底经典在哪里

金庸武侠小说自从诞生,几部经典长篇的翻拍频率是8年左右一次,中间当然还有不少衍生。每一次翻拍又都和当时社会的影视技术,再到社会环境导致的表达有些关系。

以《射雕》电视剧而言,小说完结年份是59年。但当时电视剧在全世界不是主流,电影则好一些。所以直到1976年才出现白彪,米雪的《射雕》电视剧。当时电视剧技术落后,各个方面都不行,所以影响力有限。

时隔7年,1983版黄日华,翁美玲版《射雕》诞生。技术有一定进步,但今天来看非常粗糙,同时剧情较为完整,但从原著上看改编也很大;演员选择上也还算贴合,但结合其它方面中规中矩吧。

不过,这部剧是当时内地市场刚开放进入的香港电视剧之一,如果说《霍元甲》成为首部成为内地文化现象的香港功夫剧,83《射雕》就是首部火成文化现象的金庸武侠剧。

11年后,94版朱茵版的《射雕》出来。香港电视剧技术进步,故事剧情也没有83版的魔改,这版是相当经典的。结果00年代初以碟片形式小规模引进,后来95《神雕》,97《天龙》等又引进,导致这个版本在内地完全不火。

9年后,2003年张纪中内地版来了,当时内地还是计划经济拍剧的模式,加上张纪中团队就是正剧团队出来的,虽然只有《笑傲》是央视正剧的方式拍,但《射雕》也是按内地正剧规格拍的。

5年后,2008年胡歌,林依晨版《射雕》,时间过了7年。

WTO后内地进入市场经济,港台精英集体北上两岸三地合作,这部剧制作方是唐人,导演有李国立、梁胜权、吴锦源、黄伟明、林玉芬,现在都还活跃的港台电视剧导演。男主角胡歌是内地小生,女主角林依晨是台湾女演员。

这和更早的《风云》,同时期的《仙剑》,再到《少年张三丰》,以及海南周易的武侠剧,玄幻剧一样是同个模式。这版质量还是不错的,但当时观众集体记忆还停留在83版,还有争议的张纪中版中,所以中规中矩,不温不火。

最后是9年后17年杨旭文,李一桐版《射雕》,这版本可以看作新时代内地电视剧团队,在学习到港台偶像剧拍法,再结合新时代技术的一个版本,因为选择演员较为合适,剧情在尊重原著时改编也相对不错。

最终这个版本成为内地偶像剧式金庸剧的起点,诞生了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一系列金庸剧

《射雕》电视剧有7个版本,哪一版是你心中的经典?

很多人谈到金庸武侠剧什么艺术,什么尊重原著,什么演员符合原著,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射雕》观众眼中最经典版本是83版,张纪中版争议大,朱茵版和李一桐版差不多吧。

如果是TVB粉肯定认为朱茵版最经典,年轻观众喜欢时间近的李一桐版。

电视剧评判要率先考虑作品的艺术性,改编作品要考虑还原原著,这一点本身是没错的,但如果从文化商品角度来看不是太过重要。不是说电视剧尊重原著就叫做艺术。以83版《射雕》来说。其实形象也不还原,而且还是单元剧,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当时观众没别的可看是个重要原因,平台单一也是一个原因。但作品的火爆并不仅限于作品本身,后人的理解也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83版《射雕》虽然没有还原小说,却是当时最为成熟的香港商业武侠剧。

而且本身质量也不算差,电视剧把这个内容拍了出来,那还能不火吗。

它确实跟原著有区别,而且也没有什么艺术追求。金庸一开始的确不是这么想的,但内地大多数观众看的第一个版本就是黄日华,黄日华还不差,翁美玲还去世了,人们就认为这个版本最经典。

实际上,艺术性最高的是张纪中版,香港商业武侠剧巅峰是朱茵版。

后者就是因为没有恰当引进,结果内地观众错过了就不火,你看看找谁说理去。后者因为主角选择不适合,还有一个观众口中所谓的“没有武侠味”,原因是TVB和大胡子在创作思路上就不一样,TVB做过市场调研,他们的观众中看过原著的不到20%,所以在改编时几乎就不会考虑迎合书迷,怎么受大众欢迎就怎么来。

所以会出现人物脸谱化节奏爽快化的操作,有些时候人物脸谱化也会出现些问题。

比如97《天龙》前期剧情还好,但到萧峰去做南院大王之后就感觉有些别扭,当年想不出是为啥但现在知道了,就是前期把他塑造得太过伟光正,所以和大王时期有了割裂感。但不得不说,脸谱化的人物反而是最有记忆点的。

张纪中版确实更符合原著,但观众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还是TVB版的形象……因为观众大多数就看过电视剧,所以对商业性这种东西是比较看中的。

女演员又美又好看,男演员却又老又油?你看好最新版《射雕》吗?

从上面分析出发,你就会发现这几年国产剧的资源配置,除了于荣光版《天龙》,另外几部金庸剧已经不属于国内顶级投资剧集。

古装偶像剧中当红流量明星扎堆的是,像今年的《梦华录》《且试天下》《星汉灿烂》《苍兰诀》等。另一种男频像《长安十二时辰》后的马伯庸,再到《将夜》《庆余年》《赘婿》等也一样。

你会发现这类古装剧整体水平要好得多,哪怕古偶也都好得多,至少有爆款有经典。其实问题是一致的,但武侠剧和这两个题材相比,它的问题更加的突出。

一是整个内地武打设计体系的衰落,在武侠剧里非常的明显。

古装大剧因为有顶级投资和团队保驾护航,所以像《将夜》《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你敢说打斗差,但是仍然也能出《雪中悍刀行》这种作品。

古装偶像剧现在多为神话,仙侠和奇幻,角色只需要摆造型施展法术就行了。这种剧只要特效水平,服化道水平到位,武打行不行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比如《苍兰诀》《梦华录》这种。

二是内地年轻演员整体性的衰落,特别是和以前经典作品比较非常明显。

古装大剧如果用中生代演员并不拉胯,但涉及到年轻流量明星也拉胯。同时最大的问题一般出现在剧情改编,再到节奏处理等问题,这几年的制作水平已经问题不大。

古装言情剧流量明星更多所以拉胯的最多,同时刻意迎合粉丝群体的“工业糖精”也最为常见。但服化道,特效和剧情改编等商业性到位了,仍然能出《苍兰诀》这种爆款。

但金庸剧就不行了,因为观众对于之前经典作品的印象太深刻。

所以演员选择、武打设计、服化道,节奏等非常的重要。至于剧情改编什么的,其实艺术性和还原原著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金庸剧翻拍得太多,观众对于剧情和角色烂熟于心。李一桐版本不错的口碑和成绩证明了,合适的商业性才是最重要的。

新版《射雕》能否突破金庸剧困局?比前几年作品好,但长期不看好

这样梳理了一遍,你会发现新版《射雕》在突破点在哪里,因为它较大程度的跳出这几年金庸剧的模式,确实有可能是个突破。

首先,它的演员选择内地实力派,新生代古偶和港台老牌演员参杂,目前来看是喜忧参半的吧。

像陈都灵的冯衡就很好,陈都灵本来长得清纯漂亮,之前又没有经典版本对比。孟子义饰演的梅超风,黄奕的林朝英,包上恩的黄蓉等都还行。

周一围的黄药师,明道的段智兴,饰演,何润东的洪七公选择就感觉差了不少。

其次,它的团队确实是国产剧顶级的,至少比之前金庸剧的都好,徐兵是《新世界》的导演,《红色》的编剧。邓科是《赘婿》导演、曹盾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杨磊是《红色》《三体》的导演,蔡岳勋是《痞子英雄》的台湾导演。

最后,这部是单元剧的模式,看现在的宣传五个单元列出的主角不止郭靖黄蓉,甚至宣传里连王劲松饰演的冯衡父亲都出来了,我感觉是是玩王家卫《东邪西毒》那种模式,说白了就是衍生剧。

现在金庸剧就是你不改编观众没有惊喜,你改编了观众又不认可的情况。

这部剧很可能着重在上一代人上面,故事剧情和角色明显需要改编。观众其实是没有留下太过深刻印象的(除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和刘镇伟的喜剧《东成西就)。

它如果剧情改编得好,演员塑造出符合电视剧的风格,同时武打、服化道、节奏等商业性上处理得好。所以它很可能是金庸剧和武侠剧的一个突破,但如果处理得不行的话,我猜测就会烂得很奇葩。

不过,哪怕处理得不错,我个人长期还是不看好国产武视剧的发展。

因为武侠这个题材在新中国的大环境里其实基因较弱,我们通俗小说发展巅峰的网络小说里面武侠就不行,所以新时代的国产武侠影视剧也越来越不行,这个伴随时间占比可能会越来越低。

特别影视剧不行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香港把武侠拍到了巅峰。相比之下,当初香港因为技术原因涉足较少的动画和游戏领域,内地反而可能在继承武侠文化,用新的技术包装和表达,形成新的流行文化形式。

最后,这次企鹅是官宣一系列翻拍的金庸剧,如果《新射雕》大暴死可能就没后续,如果成功,那么未来十年金庸剧系列猜测会走这个模式。顶级创作团队,制作水平应该没问题,剧情着重衍生性的改编。

其实这路子香港就玩过了,你们可曾看过张无忌大战外星人?原因就是正儿八经翻拍真的走到头了,毕竟观众对于金庸武侠真的太熟悉了。

实话实说和前几年比这确实是个出路,但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我也不算太看好吧。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