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环球动态:讽刺日本和美国?《阿凡达》系列电影中的现实隐喻

2023-01-04 08:13:34来源:腾讯网

当年的《阿凡达1》虽然故事剧情稍显老套单调,但卡梅隆站在文明视角通过诸多历史隐喻对西方殖民历史、环保问题等议题的深刻探讨依旧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资料图】

相比之下,历经十余年打造的《阿凡达2:水之道》在特效方面自没得说,但是影片的剧情却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关于这一点,我们放到最后再来谈。先来谈谈《水之道》延续前作做的比较好的一些点。

人与自然情节背后的现实隐喻

首先是纳美人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有索取同时亦有反哺。

他们认为每一个纳美人都是由爱娃赐予生命,而死亡亦是回归到爱娃的怀抱。捕猎获取食物的过程同样也是向爱娃进行索取,纳美人并不认为捕猎获得食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并没有因此认为自己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高等生命,相反他们会为生命的死亡进行哀悼,认为自己捕猎的对象也是爱娃怀抱之下的兄弟姐妹。

正是这种对自然和生命充满敬畏的态度,只为生存进行的索取和与之相当的反哺自然,使得纳美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其他物种保持着巧妙而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

这些情节的描摹无疑是卡梅隆在向观众传递关于环保的思想主题,进而引发人们思考的是现实中的人类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地球家园?面对环境危机和物种灭绝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吗?

到了《水之道》中,人与自然的环保主题思想依旧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由第一部的C-21大型突击机演变而来的巨型捕鲲船无疑是对近现代人类捕鲸历史的真实重现。人类捕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早期人类捕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果腹,但从17世纪开始,欧洲人发现鲸鱼身上的鲸脂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且价格不菲,为了提取鲸鱼身上宝贵的鲸脂,渔民们开始无限制地大规模捕猎鲸鱼,提取鲸脂之后便将猎杀的鲸鱼抛尸。

当时的很多捕鲸船甚至可以采用这样的捕鲸方式持续在海上作业四年之久。

不过,对于鲸鱼来讲,真正的噩梦到来是在19世纪中期,人类发明了效率极高且异常残忍的捕鲸炮,这一工具在《水之道》中得到完美还原。

影片中的巨型捕鲲船在靠近图鲲后,会先派旋翼机对准图鲲背部发射定位器,然后猎鲲小艇快速出击对图鲲发射巨型标枪,螃蟹装甲、鲨鱼潜水艇同时出动围猎被定位图鲲。

这种高科技加持下的猎捕极为高效,同时也异常残忍,一场猎杀能够毁灭整个图鲲群。然而,如此残忍到令人发指的捕猎却仅仅只是为了获取图鲲体内的一小管能够让人类长生不老的精华。

影片中在利欲熏心的船长指挥下出动的亚裔面孔船员,很难不让人想起直至今日依旧坚持捕鲸的日本,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电影中的纳美人热爱森林,高达数百米高的巨大家园树更是成为了纳美人部族的栖息地和精神归宿,他们在其中吃饭、睡觉、繁衍、祈祷,终其一生。

虽然影片中高大无比的家园树看似是一棵巨大无比的树木,但是实际上纳美人的家园树其实是由无数株同种树木在低重力的环境中交错缠绕生长而成。

简而言之,家园树对纳美人意义非凡,然而利欲熏心的人类居然为了获取这片土地下的矿产资源,而不惜用炮火摧毁了这片曾经生机盎然的土地。

在RNA公司看来,无论是通过阿凡达与部族进行沟通,还是给纳美人修建学校等基础设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矿产开发。如果这些努力都没能达成他们所想要实现的结果,动用手下的雇佣兵部队进行扫荡便显得合情合理。

可他们从未想过的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从来都不是主人而仅仅只是外来客,他们又有什么权利占着自己科技发达就自诩文明,妄图将纳美人赶出他们世代生存的家园,霸占这座星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

当年看到这里,相信许多观众都和我一样,不禁去思考,如果说地球因为人类肆无忌惮的掠夺已然濒临死亡,面前放着一颗像潘多拉这般完美的类地行星,我们又是否会做出和男主同样的决定,选择与当地的原住民融为一体保护崭新的家园不被侵占,还是说会像RNA公司一样在这颗不属于自己的星球上强取豪夺,重演殖民时代的惨剧。

《水之道》在故事开头简单向观众描摹幸福生活后,迅速描摹了卷土重来的“天空人”给潘多拉带来的灾难,巨型的飞船向地面喷射火焰,无情的烈火吞噬着森林中的一切,然后飞船就在焦灼荒芜的土地上降落。

在人类的文化中,“潘多拉”代表了灾难与险恶,《阿凡达》中的人类以这样一个名字为这颗充满生命与希望的星球命名,显然是想为自己非正义的侵略和掠夺披上“正义”的外衣。

可真正的“潘多拉”是谁呢?电影开头这场熊熊烈火以及女主角面对眼前惨状绝望无助的哭喊,相信观众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从第一部故事中为了获取矿产资源不惜发动对纳美人的战争,毁灭原有的生态系统;到第二部开始大规模入侵潘多拉,建立规模空前的殖民基地“桥头堡”,影片中的RNA组织在潘多拉的疯狂行为同时也对应着诸多现实悲剧。

在英国“圈地运动”中,大量的农民在强制征地政策推行下,因为失去自身土地被迫走向城镇,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使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展开,但同时也间接导致了不断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美国的”西进运动“中,大量的欧洲移民为了在新大陆上开辟新领地而展开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疯狂屠杀和横征暴敛。

甚至于在当下这个时代,这样的悲剧仍旧在发生,南美洲诸国对亚马逊雨林的疯狂砍伐不仅让地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挑战,同时也使生存于亚马逊雨林中的诸多原始部族面临着生存危机。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共处仍然是当代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不断思考且难以解决的难题。

判断文明程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人类在潘多拉星球上大肆掠夺资源、毁坏环境的行径与纳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影片展现的情节来看,纳美人虽然在科技水平上远不如人类发达,但是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却是达到了人类所无法理解的程度。

这一情节也随即引出了影片的又一核心命题,判断文发展程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单独以科技发达程度来评判?还是结合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视角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卡梅隆显然倾向于后者。

男主角萨利从科技发达却思想空虚的现代文明来到坚守信仰与传统的纳美文明,作为一个异乡人,萨利宛如新生儿。

他在与奈蒂莉的相处中,学到了纳美人对待生命的敬畏与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在广阔而绚丽的潘多拉天地间体验在此前从未感受到的自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事开头来到潘多拉之前的萨利充满着对人生和信仰的迷茫,现代科技包裹下野蛮生长的都市文明并未能填补这位海军陆战队老兵精神上的空虚与无助。

可以说此时的他从未想过人类的未来将走向何处,而是感觉到失去双腿的自己就像是数百亿人之中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日复一日拿着微薄的退伍金,过着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与纳美人的生活让他焕发新生,他努力学习着一切能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这些有着深厚信仰的纳美人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人类都是穷凶极恶的掠夺者和侵略者。

科技公司的高层自以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文明,将看似落后原始的纳美人部族完全视作开发潘多拉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和累赘。

可萨利越深入了解,越发觉纳美人作为这颗星球上的一员始终在守护和维持着生态平衡,是人类的到来给这颗美丽的星球带来了灾难与毁灭。

从这一角度去思考,我们很快便能得出答案——看似文明的人类实际上是野蛮愚昧的侵略者,而仍旧处于部族社会的纳美人作为这颗星球的捍卫者,他们的信仰和理想是如此的纯粹和美好。从自诩代表着文明的人类到成为纳美人的一员,看到人类对这座星球的所作所为。萨利的转变是戏剧性的却又是合乎情理的,凸显着人性的反思。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