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导演,这次真的要“洗牌了”
2023-04-29 07:11:19来源:腾讯网
文|令狐伯光
这两年的中国影视剧明显处于更新换代当中,也就是新时代的创作者,取代旧时代的创作者越来越明显了,一般这种过渡是平和的,但国内却造成了新时代对于旧时代强烈的冲击、碰撞。
(资料图片)
以中国电影导演为例,春节档两部头部作品《满江红》《流浪地球2》舆论争议不休。
同期动画《深海》导演田晓鹏、《交换人生》导演苏伦,后来《中国乒乓》的邓超,《保你平安》的大鹏,《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孔大山全是新一代导演。以及五一档刚上映的《长空之王》刘晓世,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导演辛爽等等。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中国电影发展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新旧导演又会迎来强烈碰撞?
答案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张艺谋们”等老牌大导演不退位,但观众成长却太快了,他们一直在等待“郭帆们”的崛起。但又因为之前张艺谋们把持着整个文娱市场,所以在“郭帆们”崛起的时候,爆发了强烈的碰撞。
内地第五代大导演要艺术,也要商业,但普遍不懂真正的电影工业化,也不懂中国观众想看什么。
众所周知,第五代导演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霍建起、吴子牛、孙周、夏钢、张军钊、张建亚、黄建新等等。这里还能算上晚他们半代的姜文,冯小刚。
8090年代是他们的巅峰期,他们的文艺片在有多辉煌,无需赘述。
2000年左右,因为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再到李安《卧虎藏龙》在海外大获成功,第五代大导演集体开始商业化,但是真正成功也只有张艺谋有晚半代的冯小刚,陈凯歌毁誉参半,姜文到现在都不算多么商业化。
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张艺谋的“武侠三部曲”,冯小刚的《集结号》等,还是奠定中国商业大片模式。
这一阶段他们的商业大片前期是两岸三地合作模式,内地出地方,出人头,出市场;港台出投资,出创作团队。冯小刚《集结号》过后,同样的制作团队+韩国特效团队or好莱坞特效团队。
2012年徐峥《泰囧》后,中国电影进入票房高增长时代,真正在台前活跃的只剩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等几个大导演,但他们拍摄的电影,开始不再受市场欢迎。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是同样的片子,指的就是上面这种生产模式。
2016年,张艺谋接下好莱坞的《长城》,是这种多地合作的巅峰之作。
2年后,金锁偷税漏税的事件爆发,公司华谊兄弟经营出现了问题,冯小刚停了几年没再跟上。陈凯歌拍了一部《妖猫传》,再就是联合导演的《长津湖》系列。
张艺谋拍了几部商业类型片,虽然不是市场超级爆款,但各方面都很稳。最后终于拍出一部市场爆款《满江红》,结果迎面撞上了《流浪地球2》,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总而言之,第五代大导演有点“天授神权”的意思,他们的文艺片达到中国电影的巅峰,早期商业大片虽然和好莱坞和香港电影不是一回事,但也真正的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
和第五代相比,第六代大导演为何没有出现张艺谋和冯小刚
答案很简单,内地第六代导演有艺术追求,有类型片追求。要么不太懂市场,要么不太懂观众,后来才出了两个唯二不纠结的商业大片导演。但相比第五代,第六代大导演大概就能分成三波。
一是专门拍文艺片的大导演,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王全安等。
他们的文艺片在世界上的成绩也不错,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怎么拍商业片,有些电影有商业属性,但真不是商业片。他们拍的电影完全就是冲着艺术,或者说冲着海外电影节拿奖去的。
二是专门拍类型片的导演,曹保平、刁亦男、徐浩峰、程耳等。
这些导演懂电影但不懂市场,准确来说他们也不管观众喜不喜欢吧。我认为网友认为的中国电影不行,主要就是他们这类导演太少了,他们的电影对于中国类型片的推动很大。但刁亦男,程耳产量低,曹保平和徐浩峰的片子都被压了几部,显得有些匮乏。
三是前期是文艺片或者类型片,但后期转型成为商业大片导演,分别有陆川、管虎、宁浩、乌尔善等。
陆川和管虎明显是懂市场,也比较懂工业化,但不太懂中国观众的第六代导演,陆川的《南京南京》,管虎的《八佰》。制作模式类似冯小刚和张艺谋的战争片,但在表达上面走得也更远,争议很大。
乌尔善,宁浩就是什么都懂,观众也认可的商业大片导演了。
宁浩下面再讲,乌尔善开始一开始就是商业大片导演,人家可从来没有纠结过,否则也不会拍出《寻龙诀》《封神三部曲》,只可惜后者命运多舛。
郭帆为何威胁张艺谋的地位?不止“郭帆”,更不止“张艺谋”
内地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真就这样,要么懂电影太纠结,观众不喜欢。要么懂电影不纠结,电影小众不够商业化,最不纠结的就是港台大导演,也比较懂影视工业,但他们不懂内地市场和环境。
香港大导演不懂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所以电影越来越无法打动中国观众。
这样算了一圈,如果不算小众文艺片和类型片导演,最后剩下的就是2012年后崛起的内地新势力,以及背后他们扶持的青年导演了。
首先是第六代导演的宁浩,他在《无人区》被打击,然后选择幕后大佬,可惜的就是自己拍的《疯狂的外星人》各方面输给《流浪地球》,但好歹推出的“坏猴子72变”扶持了一票青年导演。
文牧野拍出一部《药神》,后续《奇迹》不行,路阳的《刺杀小说家》又差了点。
其它青年导演的成绩就差得更远了,但只要扶持青年导演,这个自然还是有崛起的机会。
徐峥、黄渤和宁浩组成了铁三角,黄渤本身拍的《一出好戏》就差点,扶持的《风平浪静》导演也一般。徐峥本身导演能力强黄渤一筹,又扶持了不少优秀的青年导演,比如《爱情神话》等。
其次是受到中国观众强烈认可的商业片导演势力,他们懂电影、懂观众、懂影视工业;而且能力过硬态度还相当的诚恳,现在看来很快会崛起成中国电影第一大势力。
目前首屈一指的就是郭帆团队,和吴京是深度绑定的关系,团队核心导演还有《无名之辈》《万里归途》的饶晓志,郭帆扶持的青年导演《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孔大山等等。
逊色一档的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那就是陈思诚团队。陈思诚自己拍了《唐探》系列,用《误杀》系列和《唐探》网剧扶持一票青年导演,现在又靠《消失的她》《球状闪电》又扶持一票青年导演。
陈思诚对于中国电影题材突破,影视工业搭建其实仅次于郭帆团队,宁浩团队,还有几个第六代大导演。
陈思诚主要的争议吧,在于扛把子的《唐探》系列一部比一部烂,还有抄袭的争议,而《误杀》系列是翻拍,加上私下人品问题被人诟病,实际上对于中国商业电影还是有较大的推动。
最后就是这一支导演势力,还算懂电影和懂观众,但是对于影视工业搭建,还有本身能力水平有较大的问题,只是拍出当下观众比较喜欢的电影,市场成绩很好。
比如开心麻花喜剧片,《李焕英》的贾玲,再到《前任3》《小红花》导演都是如此。
韩寒电影也能划为这类,对于题材,影视工业和内容方面都没有太大突破,只是开始观众比较喜欢,一不喜欢就滑铁卢了。韩寒目前最大的贡献是扶持《扬名立万》的刘循子墨,《长空之王》的刘晓世等青年导演吧。
ps:大鹏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有机会成为不错的商业片导演。《小红花》导演韩延也扶持青年导演,《人生大事》导演就是他扶持出来的。现在华语电影新势力扶持青年导演,真的非常铺垫。
2023年过后,留给老牌大导演的时间,不多了
上面的列举当然还有疏漏,像中国动画电影导演就没列。目前市场有追光(《白蛇系列》《哪吒重生》《杨戬》等),与彩条屋两家(《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深海》等),其它动画电影除了《熊出没》,值得一提的就不多了。
青年文艺片导演则有《路边野餐》《春江水暖》《永安镇故事集》等一大堆。
同样还有类似的类型片风格有探索,开始表现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青年导演,像《心迷宫》《暴裂无声》的忻钰坤,《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徐磊等等。
最终你会发现内地第五代,第六代大导演懂电影不懂市场,在影视工业搭建和契合观众表达更是非常的纠结(不纠结的就是文艺片,类型片,商业大片凤毛麟角)。
香港大导演就是一个打工的,懂影视工业和懂流程,但不愿意懂市场和观众。
那些懂观众,懂市场,懂内容,既懂影视工业,还有审美的的内地青年导演强势崛起,开始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了。只是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作品也不是非常的成熟。
比如《流浪地球》系列代表的中国商业大片,远不是之前大导演的商业大片能比较的。但是完成度上面就是有差距的,和国内外优秀商业大片相比都是这样。
比如《路边野餐》等文艺片虽然题材五花八门,艺术成就也不低了。但讲到在海外拿奖和影史贡献之类的,和早期大导演相比,成绩也差得太远。
但从目前发展来看,青年导演未来可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