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要离,儿子要逃,从《熟年》张春梅中年崩塌,看一味付出的痛
2023-06-04 21:58:03来源:腾讯网
丈夫要离,儿子要逃,从《熟年》张春梅中年崩塌,看一味付出的痛
《熟年》里的两位中年母亲皆收获热议,宋丹丹饰演的刁蛮妈妈吴二琥总能让观众血压飙升,郝蕾饰演的张春梅,则经常让观众心疼怜惜。
如果说吴二琥的关键词是“蛮横”,那么张春梅的关键词一定是“完美”。
(资料图)
作为妻子,她能赚钱又相当顾家。
她的事业与丈夫旗鼓相当,却不要求丈夫为家庭付出,而是将生活打得理井井有条,完全不用丈夫操心养家育儿问题,是不是典型的传统型“完美妻子”?
《渴望》里刘慧芳被老一辈观众歌颂的“美德”,恐怕都不及她一半。
作为母亲,一边辛苦工作养家,另一边又给足了孩子陪伴与保护。
丈夫忙于工作,连孩子的学校都没去过,她却能挤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不仅将他培养成重点大学学生,还在经济、工作选择等方面给儿子扫清成长障碍。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给这样的母亲当孩子,相当令人羡慕了。按传统价值观来说,为孩子倾尽一切守护的张春梅,也能得一个“完美母亲”称号。
然而,传统对妻子、母亲的“完美”定义,放在当下,似乎都不再受用。
曾经张春梅认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很值得,丈夫事业有成儿子成绩优异,大家庭更和和美美,但人到中年,她却遭遇了感情、家庭、事业的三重危机。
这些危机,大多源自他人对张春梅的单方面指责。
丈夫倪伟强情绪崩溃坚持离婚。
倪伟强认为张春梅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监视、控制,他无法容忍妻子热衷安排他的衣食住行、打探他的工作状况,以及频繁的联系。
儿子倪斯楠渴望自由意图退学。
倪斯楠为了玩乐队荒废学业,张春梅尝试沟通后却被儿子指责操控自己的人生,认为她一直在逼自己选择不喜欢的道路,不想再为母亲的喜好而活。
愤怒之下,倪斯楠甚至遗憾自己没办法像父亲一样和母亲“离婚”,言外之意他痛恨因为血缘无法和母亲彻底断绝关系,摆脱对方。
孩子如此控诉,刚刚被逼离婚的母亲内心如何可想而知。
奋斗半生,为家庭付出多年,张春梅得到的却是鸡飞蛋打的人生,丈夫坚持离婚,儿子坚持离家,这种结果,大部分观众都为她感到不平。
张春梅对丈夫、儿子的“控制”,的确有迹可循。
比如她给儿子的人生规划是选择经济学专业,未来考研考博,否定儿子的理想,虽然理解她的安排是为了求稳,但换个角度,会让孩子的人生很挫败。
但张春梅对丈夫、儿子的“控制”,在观众视角远远没达到让这对父子以“切断关系”方式进行控诉的地步,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可以沟通的人。
倪伟强控诉她要求自己回家的次数太频繁,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可实际上张春梅对丈夫的要求是一周回两次家(同一个城市,丈夫是大学教授)。
同城生活,一周回两次家都觉得太频繁……
如果倪伟强和张春梅本身就是喜欢距离感的夫妻,结婚时便约定了保持距离,那么能理解,毕竟,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选择婚姻模式的权利。
但从大嫂吴二琥的言论可以看出,这对夫妻最初更执着保持夫妻亲密关系的,其实是丈夫倪伟强,妻子张春梅反而是妥协、做出改变的那一个。
倪伟强对妻子过多干预自己工作的指控也不太能站得住脚,因为张春梅甚至不知道丈夫被学生恶意举报过,很多问题皆是丈夫情绪失控她想帮忙才参与的。
可以看出,所谓妻子“控制”更多是夫妻两人沟通不畅后对问题的放大。
儿子倪斯楠的指控也不是能完全站得住脚,因为他口中母亲像是在自己身上安了一个监控,而事实上,张春梅直到被通知儿子频繁旷课才知道对方的现状。
待她想要沟通时,倪斯楠瞬间就炸了。
这种情况下,观众视角更像是倪伟强、倪斯楠两人不愿耐心和妻子、母亲沟通,一遇事便不负责任逃避、叛逆,更加深了观众对张春梅的心疼。
当然,因为剧情主视角是张春梅,倪伟强、倪斯楠视角中被她“控制”的日常是留白处理的,不排除两人曾经试图沟通,却因为张春梅的执着而麻木隐忍的状况。
有时候,我们选择不沟通,不是因为不知道沟通的重要性,而是清楚自己的诉求永远不可能被对方采纳,被逼让自己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家庭长短,最难分辨,到底是张春梅控制欲太强,还是她的丈夫、儿子性格天生不负责任,其实很难下一个绝对的结论,但有一个问题却很值得重视。
张春梅的人生,明明那么努力,为何会瞬间崩塌?
有一个情节很耐人寻味。
除了对丈夫、孩子照顾有佳外,张春梅对大家庭也很尽心,她认为家人之间需要感情维系,便带头规划了一家人定期团聚一次的活动,以联络感情。
婆婆患上老年痴呆后,她也是整个家族里最强烈坚持将婆婆留在家中照顾的一个,为了处理家庭琐事,张春梅一度疏忽工作间接错失了升职机会。
对于张春梅的用心,除了她的丈夫与儿子外,婆家人几乎都一致赞赏。
婆婆表示将她当亲女儿,拒绝儿子跟她离婚,小姑子为了二嫂控诉哥哥自私,跟张春梅性格不太和的大嫂,也在离婚问题上对妯娌维护有加。
整体来看,张春梅在婆家似乎是所有人都重视、爱戴的存在。
但很有趣,离婚后的张春梅再一次像往常一样发起家族聚会时,小姑子独自带婆婆玩忽略了信息,兄嫂一家因为忙碌没注意到信息,赴约的,只有张春梅一人。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缺席都有其正规理由,但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足够重视,不可能所有人都因为五花八门的原因忽略曾经约定俗成的东西。
归根到底,还是张春梅的付出,存在太多一厢情愿。
她总是做着一些自认为对家庭、亲人好的事情,事实上这些东西也的确重要,但张春梅忽略了一个问题,她认为好的东西,家人未必有同样想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每个小家庭,亦有自己更迫切解决的问题。
与大家庭定期联络亲情相比,大哥大嫂的家庭更想把时间集中在赚钱解决经济压力,与坚持亲自照顾母亲相比,倪老二明显更认可专业养老院。
当你认为的好与别人迫切想要的东西背道而驰时,爱,亦会变成负担,也许,倪伟强父子对张春梅的不满,也是因这种点滴的“爱”积累出来的。
就像倪斯楠眼中的母亲,她的操心,在他眼中却是压力。
一味的周到付出,是张春梅中年生活遭遇巨变的关键原因,但,张春梅中年面临的生活崩塌,根本原因,是她忘记了照顾自己。
每个人的诉求是多样的,生活亦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弄懂别人的诉求,一味“付出”的爱,根本不可能得到“完美”。
可惜,很多人往往会陷入“付出=幸福”的怪圈。
剧中的张春梅如此,可能源于她原生家庭的缺失,格外渴望圆满的家庭,对亲情、家人太过重视,当付出成了生活的全部时,人们往往会失去寻找幸福的能力。
《请回答1988》中有一段剧情,罗美兰以为离开家一段时间,丈夫和孩子的生活会变成一团乱麻,她深深的觉得家人完全离不开自己。
待发现家人离开自己仍旧生活的很好时(装的),罗美兰便瞬间低落起来,因为她发现自己没那么被需要,自己,没那么重要。
当时很多观众因此共情,感叹自己妈妈也是这样,觉得很幸福。
七话却觉得有点心酸。
当一个人的幸福只存在于“被需要”、“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时,的确让人觉得伟大,可反过来想一想,她或他的幸福,是不是很容易被别人推翻?
以他人被自己付出而感到幸福,一旦他人不需要这份付出,或者否定了这份付出,一切幸福都会化成泡影,甚至会成为推毁一个人多年努力的利刃。
张春梅便是如此,她以为付出为幸,但她的付出完全被家人否定。
现实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幸福的罗美兰常有,因为大部分人即使会觉得这份爱有负担,也会因为亲情努力接受,生活摩擦不断,家人却仍愿双向奔赴。
但付出半生甚至一生后,幸福却被迫崩塌的张春梅亦常有。
因为人们的生活追求在变,被付出的人,也在追求自我。
客观来说,《熟年》里的张春梅,已经是相对幸运的一个,因为否定她的家人大多是善良的,只是自己迷茫无助想要改变,却并非真正想要伤害张春梅。
现实生活中,除了负担不了被付出而“叛逆”的类型,却还有真正自私自利的类型,当他们有机会追求新生活时,“张春梅”们,大多成了被抛弃的垫脚石。
无论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当我们的人生不是而自己而活时,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未来会被别人掌控,无关性别,无关身份,都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
人生可以自由选择,但愿每个人选择去爱、去付出之前,一定也要爱自己,两者同样重要,甚至,后者才是我们选择爱与付出的基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