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赢了,但是打倒那英汪峰,也救不了华语乐坛
2023-07-31 06:22:06来源:腾讯网
刀郎赢了,但是打倒那英汪峰,也救不了华语乐坛
文|令狐伯光
刀郎凭借《罗杀海市》爆红的事情,没有想到愈演愈烈了。之前伯光君也写过文章分析,我认为刀郎这首歌曲本身还是足够优秀的,尤其相比较刀郎之前的作品,但是它能火主要还是这首歌曲背后的表达。
(相关资料图)
歌词所指的内地乐坛早年恩怨,再到讽刺社会现实等等东西。
我形容是这首歌曲确实火了,但火的还是网民们炒话题,找乐子,看笑话的心理。倒不能说和歌曲完全无关,但最关键的一条,按照国内网友对于像华晨宇那样歌手的要求,这张专辑有几首传唱度的歌曲啊。
答案是不是哪怕最火的《罗刹海市》,你只可能提得出又鸟,马户这些词语。绝大多数人压根跟着唱不出来,不像早期刀郎歌曲的朗朗上口,原因也是整张《山歌寥哉》,虽然它整体音乐水平高了,但就不是一张传唱度高的专辑。
这也是现在华语乐坛的问题,传唱度高的歌曲没有水平,有艺术水平的歌曲传唱度高。
那英,汪峰等人对于刀郎歌曲的批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现在刀郎重新火了,夸奖他是大势所趋,但我还是要说,当年刀郎的作品评价低不只是汪峰,那英,高晓松等人,实际上主流的唱片业,包括官方,歌舞团都对于刀郎的作品评价很低。
主要原因就是编曲简单,制作粗陋,但是越是简单的东西传唱度越是高是肯定的。
刀郎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缺陷所在,所以一直在学习提高。实际上,刀郎的歌曲整体定位,和凤凰传奇差不多是一个层次的作品,艺术性不高是肯定的,但比起《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种特俗的歌又要高雅不少,属于中档作品。
由于刀郎出身的关系,他不是内地主流的音乐圈子,唱片市场就那么小,你刀郎卖多了,同时代的歌手收益就差不少了,再加上你的作品艺术性的确不高,被人攻击是正常的。
不过,刀郎这10多年提高明显,一个很认真还在执着做音乐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至少比那些老上综艺的要强不少。比较有趣的是刀郎的作品放在今天和很多短视频上的作品一比较,大家惊奇的发现这作品不但不土,很还有唱片时代的特点。
比现市场上大多数的火爆歌曲都要高雅,总体看这20年大家审美降级了,一张专辑不是一首歌,你要看他整体表达的含义,刀郎这张专辑主要是讽刺了这个社会以丑为美的奇景。
但是话说回来,当年有人批评刀郎也没有多么严重,因为那个时期大家还敢讲真话,把自己的喜好与龌龊也表达出来。现在中国主流舆论环境,还有谁会去做那种傻事。搞摇滚的汪峰都圆滑了,连《爱如火》那种烂到家的歌,汪老师都会给你扯一通功能性歌曲不能用好和坏来衡量。
当年那英等人抨击刀郎确实排挤人,但从音乐角度又确实敢讲实话。
有水平的传唱度低,传唱度高的又是口水歌?华语乐坛就是这么别扭
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写过多次,不过多数是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这里说得更广泛一些。
一是“对文艺工作者的群众化改造”,为什么会结果上是失败的。
文化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直接/间接、简单/复杂的反映都可以是艺术。但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必定是对生活的超越性的间接、复杂反映,它们能对生活有更深刻认识,对未来有更充足的预判。
所以才可以适应更多时代欣赏者不断提升的文化品味,而那些只拘泥于当时时代观众或听众的艺术,再辉煌一时也是过眼云烟。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不见得容易接受。
“对于文艺工作者的群众化改造”,就是专门针对当时时代的群众的,而且这种改造事实上是对文化层次的提升相当排斥的。所以其当时的成就是很充分,但最终结果的失败是必然的。
二是雅和俗的文化层次之间的关系,也是刀郎之前专辑和现在专辑的问题。
二者有对立的一面,也有发展中相互转化的一面。正常的社会,应该同时容许二者的存在和发展,但又不可以绝对平等视之。俗不应该顽固坚持自身,而必须对雅有开放态度,社会也应同时对俗提供柔和、恰当的引导和抑制两种机制
雅则应该坚定地坚持自身发展方向,同时要对俗有足够包容度,过分和直接打压肯定不正确,也必定适得其反。而倘若绝对平等对待二者。那么社会就一定会形成美国那样的极端对立,是不可能正常健康发展的。
那么问题来了,艺术事业正常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应该是艺术创新群体的强大和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生活的实践是更基础的东西,但问题是我们从来就不缺这些,甚至历史文化遗产也相当丰厚,缺的恰恰是创新成果。而当创新事实上不足的时候,主要依靠雅和俗哪方面的努力就是一个问题了。
放开和主要依靠俗文化的发展,适用于文化发展水平不足的社会,但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主要从俗文化入手就有大问题了。
80年代,上述的“对文艺工作者的群众化改造”负面作用的后果,是我们相当程度上暂时丧失了雅文化前进的基础,让港台和美国,日本的俗文化涌入只是临时措施。现在是我们重新思考的时候了,我们已经有足够的雅文化的发展潜力、
不顾这种潜力而要推倒重来而侧重依靠底层的俗文化创新,这是巨大浪费。
新歌火了,新专辑又好像没火?刀郎爆红是华语乐坛的讽刺
我认为支持刀郎网友和支持那英双方,本应该有的看待问题方式是什么。
你喜欢刀郎没有问题,但是也应该允许容纳那英汪峰等人存在(至少音乐上如此)。甚至于你喜欢《罗刹海市》没有问题,但除了喜欢歌词表达的“那个话题”,你也应该具体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这都不止是《罗刹海市》一首了,这张专辑其它歌曲也是一样的。
比如我坚持认为这张专辑最优秀的歌曲还是《序曲》《珠儿》和《未来的底片》,哪怕就好听程度那首《花妖》也更好听,但大家都在看乐子。这是刀郎新专辑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整个华语乐坛面临的问题。
大家在感叹没有好音乐之前,可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个好听众,并不是说对不好音乐制作者的纵容,而是供需关系就是这样的,我们对艺术的高要求自然会带动艺术的高发展。
我们历经从民国歌曲,仙地红歌,港台流行歌曲,从原来的不受欢迎,到高雅的,民族的红歌,再到港台的好听流行,以及现在的类型多变和多元时代。
现在是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造就了各个领域上的是规则上枷锁越多范围越少。
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网友太偏激了,流水线歌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的生活压力。而有追求的歌曲对于华语音乐风格艺术有所探索(这个中间的主流流行乐坛,确实是最糟糕的)。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听歌就是单纯看好不好听,与歌曲的艺术水平关系不大。
你喜欢听刀郎的歌,别无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周的歌听着好听而已,至于什么艺术素养谱曲技巧等等,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就不懂。所以,喜欢听那英,汪峰等人的音乐也是一样的,难道这些歌手的乐迷还有罪吗?
音乐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能脱离社会属性去谈音乐。从世界音乐史看来,每个时期的音乐都与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审美观念息息相关。
当年刀郎他们的歌曲虽然也很简单,但好歹有水平(艺术追求又差些),但现在短视频时代,连刀郎他们过去的歌曲都不“土了”。最关键来了,刀郎新专辑的歌曲非但不土,而且音乐上更专业,更有艺术追求了。
可是除了歌词引出的话题,歌曲的传唱度又不够了,这是不是挺荒诞的?
刀郎赢了,但是打倒那英汪峰,救不了华语乐坛
按照现在舆论环境,肯定会有人说是为那英汪峰等人洗地。其实并没有,我只是想说,音乐也是文化作品,文化里面艺术是永恒的,而热度的话题只是暂时的。
说人话就是:别看现在刀郎因为新歌爆红,但火的是话题而不是歌曲,别看有些人现在把那英等人骂上天,但刀郎这次的热度又能持续多久呢?甚至于这张专辑又能火上多久呢?
对于音乐我们要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这样许多看似费解的现象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我认为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概括的好,一个居民普遍没有闲钱。闲时间的社会是无法支撑起一个发达的文化市场的。听众没钱没时间,对于音乐有兴趣的人没条件学习,行业从业者也赚不到钱。
这样的音乐市场出不来丰富的作品,出不来大量的好的接班人,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现在网上对于刀郎重新爆红这件事情的争议,恰好说国内的这种音乐对于很多国人没法满足,我觉得将来有想法和能力的音乐人可能会多起来吧。毕竟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时期,一般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好时期。
刀郎重新爆红,是悲哀也是件好事吧,那就是老艺术家为华语乐坛打了个样。
文艺创作不管是雅还是俗也好,它都要与时俱进,并且接地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