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活在楚门世界的杨洋,这个跟头摔得不算晚

2023-08-04 13:26:45来源:腾讯网

活在楚门世界的杨洋,这个跟头摔得不算晚

杨洋肯定没有想到这个夏天会“火”成这样。

《人间烟火》开播前,主持人曾经让杨洋用一个词为自己的剧和角色提前做个预告。杨洋啊啊了半天,然后大手一挥:那就“火火”吧!


(资料图)

所有故事在开始时就写好了结局。

如他的所愿,没过多久,这个剧果然就“火火”了。火得完全背离了所有人的想象。

然后这个奇葩采访也带“火”了所有关于杨洋和王楚然的采访。而两人关于剧本、角色、表演的理解也是出奇一致的背离了所有人的想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讨论“油腻”“浮夸”的问题了。

我们无法苛求所有演员都是影帝影后的水平,但怎么会有演员对自己的角色不理解、不知道、不明白甚者不在乎、不珍视到让人如此诧异的程度。而且这样的演员还不占少数。有的是一问三不知的宕机,有的是完全偏离的理解,有的过于片面肤浅。在“剧本是一剧之本”的行业常识面前,演员作为剧本重要的表达者和呈现者,连理解剧本和角色这样的基本功都不达标,且对此不以为意,观众的接受度真的已经低到这种程度了吗?

1、不理解角色是原罪

宕机的代表人物王一博。

《无名》路演名场面,有观众问王一博,你演的叶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个人物最难捕捉的点是什么。他抬头看天,前后摇摆:这个确实,额,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再问,因为角色学到了什么东西,又答,这个我确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一旁微笑的导演内心肯定绝望极了。

戏里呈现得那么深刻,戏外这么基本的人物理解问题都无法回答,实在让人费劲。如果无法阐述人物难点,那么基本的人物介绍总该可以简单说两句。哪怕拿着人物小传,背也能背两句。此刻不要拿高冷、紧张当推脱的借口。拍戏花絮里说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经由导演抠过的结果。所以只是在做纯粹的提线木偶吗?

完全宕机的还有张艺兴。说着说着会忘记自己要说什么。当说起自己的角色很虐心时,记者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虐心,然后他直接愣住了,说:我不知道。所以这是背了答案又没背吗?

还有纯粹理解偏差型的。

这里一定要把杨洋关于《盗墓笔记》里关于张起灵那段经典的理解伶出来。当他解释自己为什么把张起灵演地没有表情时,他说我也羡慕现场大家有很多表情,也怕自己这样演会不会像面瘫,会不会演得太装,但又回想书里就是这么写的,张起灵就是一个面瘫角色,没有表情,我在还原原著,我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这段让原著粉,也让普通观众严重吐血的角色理解,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张起灵是《盗墓笔记》极其充满智慧和神秘强大的角色,这样一个“人间看不见的绝色”,一个虽然沉默少语、淡漠疏离,但有血有肉、外表强大内心脆弱的灵魂人物,被杨洋说成就是一个面瘫,而且还再三推脱说是“哪怕观众会觉得这是一个面瘫,你演得太装了,那我就走那个极端,因为书里就是这么写的,既然我演了这个ip,既然我演了一个由作者写的人,我就尊重他。”

尊重二字写起来像个笑话。

2、严重偏颇的演员认知

郝蕾分享过张颂文和她讲过的一个故事,说朋友的孩子学习不好找到张颂文,“哥们儿我孩子学习不好,你给他弄到电影学院上学去吧!”郝蕾直接无语:“你读不懂书的人怎么能读懂剧本,还不要说你去呈现了,难道我们很没文化吗?”

这就是现在一些流量明星的现状。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认知短缺、对职业缺少敬畏心、态度严重偏差。

回到《我的人间烟火》采访,主演王楚然说我觉得我的角色自私、懦弱,我和她的区别是我比她勇敢。其他再没有关于角色理解的表达。我们先抛开王楚然是否真的恋爱脑,和剧本本身的可讨论性不说,这段公开diss自己角色的发言,最后的落脚点落在了——突出自己为爱勇敢、反叛自由的独立女性人设上,这背后其实透露着王楚然杨洋们统一的认知——自己的人设永远在角色的前面,而我的人设永远比角色重要

这是很严重偏颇的演员认知。

所以你就能理解杨洋在他的角色里为什么永远在耍帅,为什么永远在展示他永不坠落的下颌线,和他半永久的皱眉,以及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懊恼导演删掉了他滑滑板的高光时刻。

因为他的表演信念里缺乏角色认知,只在优先人设。

他沉迷在自己的外貌和人格里无法自拔。某种程度上我都不知道这是否可以称之为病态。

我不想在这里罗列明星们的学历清单,向大家展示“看,他们就是没文化才会这样”。接受正统教育当然很重要,但有没有好的学历不代表没有文化,作品和态度才是一切。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最有说服力的草根王宝强,比如一步步努力走到今天顶流位置的赵丽颖,再比如早年众多港台的代表梁朝伟周星驰等等。

没有哪一个成功的演员不是靠着努力和信念苦过来的,坚持过来的。他们完全可以证明没学历不代表没知识没认知,不上学不代表不思考,有颜值不代表不努力,这才是清醒的态度和长远的认知。

所以,流量们又在做什么。一门心思赚快钱吗?

3、楚门的世界下形成的“专业”和演技

黄渤曾经接受易立竞的采访时,有过一段十分现实的对话。

易立竞:“你这一路顺风顺水,听的都是赞美。”

黄渤:“不是听到的都是赞美,坏话人不当你面说呀!”

易立竞:“你怕捧杀吗?”

黄渤:“天天都在捧杀的状态下你知道吗,甚至天天碰到像影迷说,黄渤你好帅呀!你自己认定这事儿,你可真就完了。但你天天听到的都是这个东西。后来你开始质疑了,其实我跟黄晓明差不多。这事儿你怎么弄是不是。”

“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黄老师黄老师,你累不累,休息一会儿,黄老师你要吃什么,你要喝什么,我给你拿点什么。太辛苦了黄老师,你要什么东西。离那种生活越来越远。”

——这就是真实的内娱工作环境,现实但很难改变。

看起来和普通上班族的职场环境有相似的地方,但前者面对的是由资本、粉丝、团队形成的更大的“联合真空”。

杨洋参加的《你好星期六》的节目现场,就很好地展现了这样一个娱乐生态的缩影。粉丝的欢呼、众人的追捧、资本营造的工业糖精,搭建了一个虚假的、却又彼此被看透的娱乐现场。

流量们被保护在资本、粉丝的中心,一个wink就是尖叫“好帅”,一不小心“演技炸裂”就上了热搜、演得再差也有人夸“真的是太绝了”,行业资源严重的倾斜追捧。连黄渤这种清醒的演员在这种环境中,都会担心自己丧失认知判断,而长期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经纪团队里流量明星的一言堂+其自身清醒判断的缺失,大部分情况就会造就了流量明星“对,我做的没错,我演的没错”的假象认知、以及骄纵自我的心态。所以不理解角色又怎么样,不会回答问题又怎么样,资本和粉丝就是爱我。当这样的认知下形成的人设和演技,成了偶像市场里唯一的流通货币,不进取、吃老本就变成了最终的后果,人设的反噬也成为了必然。

4、永远有人清醒着

大环境里青年演员有人是醒着的。

虽然有些人的演技还需要很多作品磨炼,但是你能看到他在思考,在琢磨问题,在努力保持不偏移的自我判断。像也被吐槽过的李兰迪,看她的采访你能感受到她对角色清晰的理解,以及她对自身清醒的认知。

还有前几天看到的《安乐传》的龚俊。他在腾讯娱乐的采访中透露了关于角色的一些思考和设计,也是有在琢磨的。且不说剧的质量如何,以及在演技上他是否最终落地了自己的思考,但你都能看到很多演员在对待演戏的态度是端正的,是往上走的。

更不要说一些根本不算是流量明星的配角演员,像《狂飙》的“刀哥”林家川、《我不是药神》章宇等等。他们懂得人生际遇的现实性,了解角色的深刻层次,他们历尽艰辛才走到了观众面前去完成那些不起眼的却又动人的人物。

像刀哥6年出狱后的那场戏一直让人印象深刻。他诚惶诚恐,拘谨、紧张,内心充满对6年后外面世界的不安,他佝偻着腰,身体僵硬、眼神千言万语却又不发一言,克制和疏离,被林家川演绎的入木三分。《我不是药神》的“小黄毛”章宇全程台词寥寥,却内心写满的全是命运,把一个得病的可怜孩子呈现得格外深刻。

像他们这样的演员还有很多很多。无奈的是他们有时候会被淹没在“暗黑的森林法则”里,永远站在流量之外,接受着演员这个职业带给他们的不安与失重。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理解演员真正的意义吧。

林家川微博告别《狂飙》

期待流量们终有一天也可以。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