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反诈电影《孤注一掷》为啥火爆?卧底缅北女记者“亦有贡献”

2023-08-10 07:27:37来源:腾讯网

反诈电影《孤注一掷》为啥火爆?卧底缅北女记者“亦有贡献”

《孤注一掷》爆了?


(相关资料图)

暑期档下半场,继《消失的她》之后,似乎,又跑出来一部黑马。

在《热烈》不热、《巨齿鲨2》难火、《封神第一部》只求续命的情形下,8月5日开启点映的《孤注一掷》一骑绝尘,点映3天就破了5亿,更是打破单日点映票房纪录(8月6日获得2.17亿),猫眼专业版预测最终票房或达38亿。

从数据看,爆了!

不过,对其前期点映的争议也逐渐增多,指责并非点映,而是全面上映,压制了其他电影的排片空间,但同时又不开分,形成了“不均衡竞争”。

故而,片方于8月7日凌晨宣布提档至8月8日正式上映(原定8月11日)。这算是“顺应民意”,另一方面,也是对片子的受欢迎程度大有信心。

的确,观众非常热情,8月8日周二也能斩获超1.8亿票房,可以说势如破竹。

所以,这部电影为什么能火爆?

|一部“功能性电影”的成功

坦率地说,《孤注一掷》无法称之为一部“好电影”——更像是大银幕版的《今日说法》,只是找演员把真实案件演出来而已。

从咏梅饰演的女警演讲开场,引出张艺兴饰演的主人公潘生,到后半段中国警察勇闯缅甸捣毁诈骗窝点,再到大结局仍以女警察的讲述收尾——如果把咏梅这位讲述者换成主持人撒贝宁,感觉也丝毫不违和。

本质上,《孤注一掷》就是公安部反诈行动的超大型宣传片。

如果从电影艺术角度而言,几乎没啥可聊,而人物塑造、情节逻辑等方面就更没必要深究了。煞有介事地对这部电影进行剖析评论,其实也是大可不必,值得一谈的唯有“为何火爆”这一命题。

但对普通观众来说,所谓“艺术性”反而耽误了对于剧情的接受程度。

换句话说,没有“虚无缥缈”的艺术表达,才可能与最普通的老百姓“零隔阂”,这事儿,在互联网领域有个专门术语——“下沉”。如此接地气,才能够下沉到六七八线乡镇一级的观众那里。

试想,《今日说法》哪个小老百姓看不懂?不爱看?

得小镇者得天下!票房不好才怪。

如果接受了《孤注一掷》是一部极具“功能性”的反诈片,也就呈现出了它的“真实价值”——如同这部电影的推广slogan:多一人观看,少一人被骗!

片中呈现的诈骗手法以及真实感,足够让四邻八村的乡亲们观影后毫无障碍地聊上几句,彼此引以为戒,或者街坊闲谈时吼一嗓子“快去看、免受骗”。

谁还没被骗过,就算没被骗,也可能在被骗的路上了。于是乎,大众就成了“义务宣传员”,但他们与优秀电影的“自来水”完全不同,更具有功利色彩——看过就是赚到!以后免得被骗,岂不幸哉?

因而,作为极具反诈宣导功能的电影,重点是要如何让普通观众能够接受、看得进去,而非呈现所谓“艺术”。

这很可能就是导演申奥所做的最大取舍:充分放大“功能性”,而舍掉“艺术性”。

当然,也不是一句“烂片”可以形容——你会认为某一期讲述曲折离奇罪案故事、以赏心悦目视效打底的《今日说法》很烂吗?

至少不难看吧?即便,电影艺术性欠奉。

所以,如果非要定义,我们会把《孤注一掷》看作一部为反诈宣传量身定做的“功能性电影”

其实,《消失的她》也有教化女生远离渣男的“功能性”,但相对而言,仍以猎奇居多。《孤注一掷》则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实用(至少宣传上如此),且男女通杀,覆盖面广。

归根结底,这就是一部普通观众喜欢看的反诈纪实节目,尽管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佳作”。

金晨饰演的在线荷官。

|票房火爆的“天时地利人和”

诈骗,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最近,尤其热门。

7月中旬,“90后女记者卧底缅北诈骗集团救回6人”一事儿突然引爆——

河南都市频道几位记者前往缅北,卧底诈骗组织,拍摄回了一手消息。报道刊发后,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又有“下架视频换诈骗集团放人”等情节,让事件成为7月最热的社会新闻。

关于这则新闻的纷纷扰扰(比如女记者年龄问题、采访是否真实等争议),事实上都助推了“缅甸诈骗”的热烈讨论氛围。

对于反诈,颇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拉满感”,而这,都成为《孤注一掷》的宣传前奏。

不过,《孤注一掷》片方似乎与这一事件保持着距离,官方账号从未对“卧底记者”发过只言片语,仅有导演申奥在首映式上向在一线的记者、反诈警察致敬的信息。

但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很多看过电影的都会将“卧底缅北记者”联结起来。比如,一位看过点映的网友说:

“诈骗园区真的人间地狱,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是他们更惨还是被骗走钱的那些人更惨,想起之前河南媒体记者卧底在缅甸那边,救出了不少同胞,他们真的配享太庙。”

对于《孤注一掷》而言,这是难得的“天时”。

或者可以这么说:电影的火爆,河南电视台卧底女记者“亦有贡献”(这四个字通常会出现在深度报道最后对于协助者的鸣谢)。

8月4日,《巨齿鲨2》上映,除了首映日票房高企外,因口碑问题周末两日迅速走入疲软;《封神第一部》在自来水的助推下,虽然一直向上推高票房,但也是勉勉强强;而此前寄予厚望的《热烈》已经宣告“被抬走”,难有强大竞争力。

暑期档影市走入下半场,对手都较为羸弱,正好空出影厅,这是《孤注一掷》的“地利”。

尽管有张艺兴这样的流量明星,而且是在一番的位置,但很难给《孤注一掷》打上“粉丝电影”的标签,这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前期营销上,侧重点则是王传君饰演的诈骗头子,放出拜佛、撒钱等诸多片段,并辅以大量热搜词条及媒体报道——“王传君诈骗头子不像演的”,强化演技派戏骨印象。

第二,张艺兴在片中的造型与现实大有出入,一点也不光鲜,甚至显得“窝囊”,不管是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片段,还是电影中,打眼一看几乎很难辨认出是他。因而,角色讨喜,也多少掩盖了流量明星的“光环”。

故而,《孤注一掷》和前一周上映的《热烈》有着很大区别,后者的“偶像滤镜”相对明显,再加上王一博的路人缘丧失殆尽……而张艺兴过往槽点不多,路人的排斥感不强,尽管也有人喊着“流量不看”,但并非广泛共识。

这是“人和”。

张艺兴在片中造型有突破。

|宣传将“反诈功能性”推到极致

在营销推广上,《孤注一掷》把“反诈功能性”的宣传推向了极致。

具体做法是,将电影片段以涉诈社会新闻来包装,强调诈骗的恶劣。

在短视频平台上,《孤注一掷》官号所发内容,流量高的全是此类。

比如,8月8日上午其官抖显示,置顶第一条的短视频标题是——“被好兄弟邀请去国外团建 没想到早已落入他的圈套”,点赞265万。事实上,在电影里,并不是“被好兄弟邀请”,但换成“好兄弟”则可让看客迅速代入。

置顶的第二条文案是这样写的:“是什么遭遇让漂亮的女孩变成最后那样?境外高薪骗局永远是我们无法预估的下限。”点赞数340万。

置顶第三条呈现了“诈骗集团晨会”场景,配文则是:“魔性洗脑的口号,分工明确的体系,诈骗背后的专业团队让人背后发凉...建议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反复观看!”点赞数534万。

基本上,其短视频内容,八成皆如此包装,都是吸人眼球的新媒体文风,其实有些“标题党”的嫌疑。要放到公众号,每篇都得十万+。

《孤注一掷》从6月中旬开始运营官方抖音号,到8月8日上映首日,总获赞数已达9411.2万;而开启暑期档的《消失的她》至今获赞数为1.2亿。

由此可见,《孤注一掷》的反诈题材是多能吸引网友关注。

另一方面,则是推出不少原型人物访谈,除了官号发布外,还有各类自媒体对于当事人的采访推波助澜,到了河南电视台的“记者卧底缅北”,则将“反诈骗氛围”推向高峰。

再绝妙的营销策划,都无法将社会氛围“煽动”到这样的局面,但《孤注一掷》遇到了——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据知,幕后宣传是由伯乐营销主导,创始人张文伯是行业老兵,2011年曾打造《失恋33天》的“票房神话”——采用的推广方式是找失恋男女对着镜头倾诉心事,剪辑成短视频传播成社会话题。其实,这与《孤注一掷》将社会热点嫁接、原型人物讲述被骗故事如出一辙。

行之有效的老套路,使用起来自然也是得心应手。

|幕后:宁浩和他的坏猴子

《孤注一掷》是宁浩公司“坏猴子”投资拍摄,所以也由宁浩本人担任监制,但从成片上看,与其风格风马牛不相及。这就看出宁浩和陈思诚当“监制”的不同——宁浩是真不咋管,陈思诚是真上手自己导。

导演申奥则是“坏猴子”培养出来的年轻影人,上一部电影是《受益人》,口碑也差强人意。到了《孤注一掷》,尽管在艺术性上仍然有所欠缺,但目前看票房大爆是肯定的。

很多媒体拿《我不是药神》类比《孤注一掷》,其实,除了都是宁浩所推新人导演执导、坏猴子主要出品之外,两者天差地别。与申奥同为85后导演文牧野所执导的《我不是药神》,属于艺术水准和票房都高的作品,而《孤注一掷》显然不是。

宁浩控股的坏猴子影业曾于2016年发起“72变电影计划”,力图推新人导演,除了文牧野、申奥,较为知名的还有《绣春刀》导演路阳、《热带往事》导演温仕培以及《长空之王》导演刘晓世等。

这一青年影人计划推出初期,有《绣春刀》《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可谓高开,但到了疫情之后,乏善可陈,2021年上映的《热带往事》更是“双扑”。

2022年春节档,还是文牧野出手,《奇迹·笨小孩》得以挽尊,止住下坠趋势。

最近这几年,坏猴子顺应“时代需要”,参与了《我和我的祖国》及《我和我的家乡》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倒也赚得盆满钵满。

《孤注一掷》是延续与政府机构合作的最新作品,目前来看,仍将大赚特赚。

不过,宁浩想要再造《我不是药神》这样口碑票房兼具的经典作品并不容易。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