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美爆出圈!她藏不住了……
2022-11-11 17:04:16来源:腾讯网
在注意力的茫茫红海,国潮已经不是个新词,但依然有用。
(资料图片)
近日,由快手、河南卫视联合打造的《国潮盛典》出圈了,这档晚会没有常规的“舞台”,观众不是被取悦,而是在体验《清明上河图》般的美好图景:城墙下跳舞的古代女孩欢快,雨巷里的杂技动人,门神跃出木板震撼,传统手艺人齐聚勾起岁月的故事。
国潮就这样扑面而来,带着一马平川的快意,带着千山可越的骄傲。但弄潮的始终是人,当一个人选择了一种文化,也就选择了一种命运——让自己成为时空穿梭的变量。
「最人物」和参与盛典的三位表演者聊了聊,这场交谈,关于文化浪潮的翻涌,也关于一个人可以多大程度涌入激流。
糖画手艺人魏生国的“摊位”排在这幅“清明上河图”的街头:为了贴合古代场景,他舍弃了当代的彩色糖画,特意选择传统工艺,麦芽糖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舀上一勺在案板上浇出图案。
节目里他的摊位前围绕着孩童,大场面的拍摄周期长,儿童演员们不住地打瞌睡,魏生国一边用糖画哄着孩子们,一边与导演沟通节目,似乎对节目筹备驾轻就熟。这两年,他成为许多大型晚会的常客,然而就在2020年,他还把春晚节目组的邀约当作诈骗电话。
“那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手艺人,上春晚是绝对不可能的事。”魏生国如此解释,因为在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这门手艺的意义在于谋生,而不是表演。
魏生国家往上数五辈,都会做糖画,他至今保留着一把父亲用过的铜尺,为了能利落地将糖画从案板上铲起,铜尺打得很薄,稍有磕碰便会卷刃,卷了就磨,磨了还会卷,久而久之,铜尺越来越短,就像糖画传到魏生国这一代,生存空间愈发局促。
他曾经尝试过在学校门口摆摊,但孩子们的新奇劲儿很快就过了,生意也就淡了。后来他盯上了庙会,每次出发前,懂电脑的朋友都会帮他查好全国各地哪里有庙会。
彼时,电脑还很厚重,或许从那时起,命运就将互联网、糖画和他联结在了一起。
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魏生国拖着一个板车,装着麦芽糖、案板、炉子、勺子、尺子,全套家伙什儿,踏上编号不同的绿皮火车和长途汽车,在陌生的地方寻一个一米见方的谋生之处。
魏生国
冬天是庙会最多的时候,在魏生国的摊位上,糖总是热的,手常常是凉的,早上带的饭中午就冷成了冰疙瘩,他费劲地咽下肚也不敢多喝水,生怕上厕所错过来之不易的生意。
在各色庙会上,前有杂耍,后有小吃,来自大江南北的手艺人萍水相逢,但总会迅速融进一个圈子。年复一年,他发现圈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唱皮影的、捏面人儿的、做草编的……都转行了,自己妻子也抱怨“感觉就像没有丈夫”。
魏生国也尝试过转行,做木材生意,但因为一些突发原因,三年欠下43万债务。当年,他躲在家里一个月没有出门,妻子鼓励他“至少咱还有手艺”,拽着他重新开始在庙会摆摊。
魏生国
2016年的春节是他最后一次赶庙会摆摊。因为腊月二十九车站停运,他腊月二十八就出发了,寥落的车厢内大都是刚刚放假的乘客。别人都是带着一年的辛苦所得往家赶,唯独他这时候出门挣钱。大年初一的早上,他坐在摊位前看人来人往,点上一根烟,烟雾里是长长的故事。
从那以后,魏生国停下了远行的脚步,在老家盘下一个固定摊位,面前支起一部手机,用“魏国糖画”的名字给快手的老铁们直播画糖画,也讲自己的人生,每每讲到欠债那一段,手上的动作不自觉地加快,他不敢沉下来慢慢说,总害怕被拖回那段至暗时刻。
然而,在「最人物」的采访中,魏生国却主动谈起了那段经历,“都过去了”。2020年靠着在快手的收入,他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有数百个徒弟慕名而来,向他学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成之后都打算摆摊做生意,魏生国向他们传授谋生之道,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好了。
魏生国和学徒们
他和当年一起摆摊的老伙计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老魏又上节目了”成为他们而今的话题。手机屏幕里的糖画牵扯出回忆,魏生国问问他们的近况,也讲讲自己的新生活。
在他的讲述中,用拍电影的方式录节目很新奇、古装扮相的假发套很茂密、候场时快手工作人员准备的房车很暖和……
庙会的冷风卷起记忆,炉子里的糖浆依然滚烫,糖画还是那幅糖画,他终于有了避风的地方。
在《国潮盛典》中,魏生国糖画摊的斜对面,是周毅的“地盘儿”。与魏生国的民间艺人打扮不同,周毅的扮相更接近于守正文人。
周毅 图源《国潮盛典》
周毅前前后后一共试了四五套衣服,最初是一副“祝枝山式”的打扮,上身后服装师觉得不对味,最后找来一身袖口窄小、剪裁利落的,帽子也改成了盘发。盘发过程中,导演要跟周毅沟通场地,刚戴上的假发来不及打理,蓬乱地竖在头顶,导演见状打趣他造型奔放,周毅自我调侃可以演少年苏乞儿,梅超风也不错。
“每个扮相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服装、妆容、情绪在变化,即使是同一个我,也会有不同的状态。”虽然是同一个节目,但与魏生国侧重谈论筹备过程不同,周毅似乎对服化道更感兴趣。
他有一套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作为一名食品工艺的手艺人,周毅的日常就是用翻糖、拉糖等工艺制作古风人物,“工作接续生活,生活接续工作”。
某种程度上,他塑造了糖人,“糖人”这门手艺也塑造了他。
周毅 图源《国潮盛典》
如今的周毅在快手上拥有95万粉丝,但在收获普通人认可之前,他走过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周毅最初学的是面塑,技艺纯熟,但他很快就发现传统面塑的审美很难适应时代审美,为了突破瓶颈,他尝试将眼光往外看。欧洲的翻糖技术进入他的视线,也成为问题的解法。对于这种中西结合的做法,有人非议,但周毅坚持做自己的艺术判断。
“艺术的传承不应该是僵化的。”周毅说。
这次的节目中,他带来了三个糖人作品:《幻鳐飞羽》《青鸟》和《九尾》,无一例外,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原型,明明运用大量西方技法,又的的确确从中华古籍中走来。
比如《九尾》,在《山海经》里,看到九尾狐的人会成为王,既有狐的狡黠,又有神明的距离感。而现代国人提起九尾狐大多会想起《封神榜》里商纣王的宠妃妲己。所以周毅在作品中运用了狐狸面具和大量白色,辅之商朝常见的青铜纹和鹰纹,让它看起来狡黠而又不放荡。环绕在九尾狐身边的彼岸花是神来之笔,花叶永不相见,寓意人兽不可相恋。
《九尾》
复杂的元素汇集在40厘米见方的蛋糕上,一派“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气韵。但周毅完成一件作品却不止于造型。他以京剧为例,“同样是衣服上绣着金线,头上戴着珍珠,但不是每个京剧演员都能成角儿,一颦一笑,甚至是一个鼓点都会成为制约因素。”
在他看来,做糖人的人首先要是个演员,入不了戏就入不了行,“哪怕是做一条狗,我都要表达它的情感。”观察是他日常的功课之一,他喜欢在快手中揣摩各种达人的情绪和扮相,有文人风骨,也有市井人情……一个尊重个体的地方,也成为另一个独特个体的窗口。
观察别人的人同样也在被关注着。曾经有网友评论周毅在一段时期的作品比较“网红脸”,周毅抓住了这个自我审视的机会,后来他手中的作品高矮胖瘦,各不相同。
他称快手是一块试金石,而网友们度量的也早已不再是面团的样子,而是文化的形状。
采访中,周毅几次用京剧作比,他认为戏曲与自己用糖人再现古人是相通的:戏幕起,戏幕落,连篇累牍的历史在浓缩的唱段中再现,而同时作为载体的戏曲本身也是艺术。
像周毅这样的戏迷,被90后京剧演员果小菁划为人群中的少数派。8岁开始学京剧,20年来她形成一种思维惯性: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不喜欢听戏。但最近几年,这种几乎快要固化的思维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
果小菁在《国潮盛典》中唱了一出《武家坡》。在这一段中出身高贵门第的妻子王宝钏已经独居破瓦寒窑18年,但依然是个贞洁烈女,果小菁根据对人物情绪的把控调整节奏,既表现愤怒又不失旦角的美。
果小菁 图源《国潮盛典》
她不是第一次在晚会上唱戏,但这是第一次被晚会节目组拉到横店影视基地实景拍摄。“这证明官方走心了。”果小菁说。对于专业的京剧表演来说,无论如何唱词、唱腔、动作都不能变。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京剧传播的痛点,所以任何一点微小的形式创新都来之不易。
而果小菁的创新在快手的短视频里,在节目开播前几天,她用白话讲述了这段戏的前因后果,与网友们对薛平贵的戏谑不同,果小菁没有把薛平贵定性为“渣男”,而是介绍背后的始作俑者是王宝钏那个嫌贫爱富的爹,她感叹王宝钏的故事是“命运的安排”,而她和京剧的相遇也充满着宿命感。
果小菁讲述王宝钏的故事
在她8岁那年,承德避暑山庄的戏台对面围着一群老人家,她站在其中格格不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台上的人,从此便入了梨园行,上戏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更灯火五更鸡。
当一个90后选择了唱戏,就注定过得与他人不同。一般人的工作是与人较量,而京剧是与时间拉锯。
后来,一个“传”字概括了果小菁的人生走向——京剧的传承和传播。
京剧是一个讲究规矩、流派、传统的行当,言必提 “从前”,但果小菁和同龄的这一代年轻演员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谈“未来”,“人家都说年轻人是属于未来的,但未来好像没有京剧”,直到短视频映入眼帘,京剧的发展方式又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她很早就发现,京剧演员都是把“成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舞台演完就下去了,不会跟观众沟通”。只有把门槛降低,观众才能稍微抬抬腿就能走进剧场,而疫情爆发之初,果小菁的一条京剧演员上妆的视频在快手爆火,也让她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果小菁
她有一个为短视频而成立的工作室,除了她以外,摄影师、剪辑师、助理……无一例外在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京剧。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也正中果小菁的下怀。
每次创作短视频内容时,她都会去问工作人员的想法。10月份果小菁曾经发布了一则耍枪花的视频。在最初的动作设计中,她改编了一套复杂的传统枪花,但同事们看后却问:“有没有那种枪离开你的手,又被接住的动作?”果小菁说“那这简单”。
如此,在不大的工作室里,一个外行人视角与274万粉丝接轨。
意料之中的,果小菁起初也听到了一些同行反对的声音。
几年过去,粉丝们的声音越来越专业,渐渐湮没质疑声。这次为果小菁配戏扮演薛平贵的演员丁云飞,原本与果小菁素不相识,筹备间隙也向她讨教起如何在短视频平台拆解京剧文化。
浓墨重彩的妆容之下,两人聊的是过去,也是未来,忽而锣鼓响起,戏开了。
果小菁与丁云飞 图源《国潮盛典》
一幕幕大戏之下,藏着岁月的波澜。也许传统跟现代的碰撞,才是现在的“国潮”。而这样的碰撞,每时每刻都在快手发生。
节目筹备过程中,传统手艺人和演员们面前只有导演组和摄像机,但就如同他们各自在快手上的粉丝数一样,每个数字都是具体的人,坐在一起就是满坑满谷的观众。当一个人遇上一种文化,当一种文化遇上一群人,双向的影响正在发生,就像鞠婧祎在结尾中唱的:
凝聚穿越了千年的微光/照亮万家灯火的星芒。
这是一个国潮奔腾的年代,这场盛典里尽是涛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