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焦点快播:“早安,人间!”,《早餐中国4》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2022-11-24 22:04:58来源:腾讯网

清晨的马路边,熙攘的食客挤满小店,锅气顺着一间间旧门店升起,热腾腾的早餐散发着食物的魅力,一碗带着暖意的早餐下肚后,食客们的神色变得满足而幸福……早餐,是极具幸福感的存在。近期以早餐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早餐中国4》播出,刷新了观众对早餐花样的认知。


(相关资料图)

在前三季的纪录片中,嫩滑浓稠的生滚粥、麻辣呛口的重庆小面、汤鲜味美的舟山海鲜面等依次登场,向观众提供了一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抚慰,《早餐中国》系列纪录片也因此成为观众的“下饭综艺”。《早餐中国4》传承了前三季烟火气、趣味性和治愈感三大特点,本季将在“美味”“故事”“共情”三个维度上深度开掘,为每一个脚踏实地、努力追光的人们,送上人间好“食”光。

“两年磨一剑”

精益求精深耕“早餐烟火气”

从2018年到2020年,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早餐中国》一口气推出了三季,豆瓣评分从8.1分,到8.9分,再到9.1分,成攀升趋势。前三季共用100集的篇幅,带领观众走遍大江南北,认识了100种早餐,也记住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和瞬间。

在这样的情境下,《早餐中国》主创团队“激流勇进”,用两年的时间去打磨第四季,深挖早餐店背后的故事,将早餐里的人情激荡与天长地久别开生面地呈现给观众。

“我们选择早餐店,是有标准的。”总导演王圣志透露,在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形成了一套“小准则”,其中“普通平凡”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要拍的不是‘网红店’,我们要求这家店只做一到两样的经典菜式,而且希望店里有两代人以上的经营。最后,这家店一定是当地民众每天都要去吃的,是组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套“小准则”让片中每一帧画面都显得温馨而日常,透露出生活的烟火气。

安顺油炸粑、涪陵豆花饭、鸡蛋布袋、西双版纳糯米饭、开封四味菜、邵武脚掌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30份各地特色风味一一登场。一地一食,一城一味。有些在观众看来是闻所未闻的新奇早餐,但在当地,它们是习惯、是日常,是植根于胃肠里的一份踏实。

中国人对美食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连接,监制朱乐贤谈到《早餐中国4》的选题考量时,说道“一方面主创团队很关注用户反馈,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地域的多样性和美食的代表性。用户推荐是我们寻找选题的重要路径。”这些被选中的早餐店背后,是大量的调研与实地品鉴。拍一家店前最少要试吃六七家店,“即便当地食物和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不契合,也要兴致勃勃,胃口食欲要好。”总导演王圣志认为“美食纪录片不仅是拍出来的,也是吃出来的。”

在食物呈现方面,《早餐中国4》的选择也有所侧重。主创团队根据各个食物的独特之处来拍摄,不追求面面俱到。有的重点拍摄食材挑选要领或处理过程,有的具体展示食物的视觉特点,有的拍摄静静等待食物变熟的过程,有的通过食客的反应强调其独特风味。用对食物差异化的处理,带来层次丰富的观看体验。

《早餐中国4》仍旧以早餐店老板为主角,但不再都是精心挑选后的小确幸——挣扎前行的人们、粗砺不平的生活、遭遇困顿的人生,都将真实呈现。“把《早餐中国4》做得诗情画意很轻易,”但总导演王圣志觉得,“那些勾肩搭背的日常,并不正经的嬉笑怒骂,凌晨时分老板将卷帘门打开,脸上难掩的疲倦辛苦,这些共同组成了人间烟火气。”

聚焦小人物

描绘一幅笑中带泪的生活图景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早餐中国4》把镜头对准食物和人,没有太多技巧和修饰,视角更加平民化,整体风格也更加温暖亲和。

很多观众喜欢《早餐中国4》,是喜欢它与现实联系得紧密。这份紧密不仅是对当地风味的地道呈现,也是把早餐店老板的故事纪录其中。乡土风俗、人情百态,让《早餐中国4》里的早餐有了情的加持,生发出了更多可回味的空间。

早餐店老板们是一群在天亮前讨生活的人。凌晨开始劳作,往往到下午才得以休息片刻,日复一日。《早餐中国4》有意将镜头对准这群人的生活状态,呈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其中有夫妻的扶助、有父母的守望、父子的和解,以及人生的彷徨与坚定。生活的强压或许一时压弯了他们的脊背,但不曾黯淡分毫他们眼里的爱与光。

《早餐中国4》用平等的目光,表现出有温度的人性,直面现实的困惑,寻求心灵的慰藉,这背后是对奋斗人生的赞美、对家族凝聚的向往、对个体选择的尊重,在简单的一餐、一店、一家人中折射出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和人生哲学。

故事最后,伴着“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那些可念不可说的部分,都随风而逝,成了观众眼中一点点酸涩的滋味,这酸涩过后,却变为温暖又激励人心的精神养料。

运用综艺处理手法

打造网感美食纪录片

在制作层面,《早餐中国4》相较于传统纪录片做出了改变——向平淡、质朴、高效的叙事方式进发。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用一个高高在上,说教的口吻向观众娓娓道来食物的历史和秘密”的叙事方式不同,它选择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观众展示美食。

在今天形成红海的美食纪录片市场,《早餐中国4》如何杀出重围?“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只能另辟蹊径”,这条路就是“短一点”“体量不大”“带一点情感,有一些人情,有一些温暖”。总导演王圣志说道。

《早餐中国4》没有采用传统的播音腔旁白推动故事发展,而是用采访与画面语言讲诉故事。它将当下流行的网络综艺元素加入其中,偶尔还来一段“鬼畜”式的剪辑……为了更适应年轻态的传播理念,该纪录片在包装上也使用短视频的制作手法。在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画风可爱、语言俏皮的花字幕,再加上个性十足的背景音乐,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观赏体验中多了几分关于人生的思考。

《早餐中国4》的团队成员多数是“90后”,他们的优势在于更了解年轻受众的喜好,也更容易创作出具有网感的内容。当网民逐渐成为文化产品受众中的主导,“网感”就意味着一种先天的传播优势。

“我们就是记录他们生活、工作的样子。”《早餐中国4》分集导演汪倩昕强调“年轻化、接地气”是该纪录片最重要的特质。没有精制的旁白,没有高空的航拍,没有复杂多变的后期包装,取而代之的是可爱活泼、展现生活风、幽默风的画面处理,聚焦往来不绝的用餐人,感受熙熙攘攘的生活气息。

正是这种“生活与趣味”,让《早餐中国4》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注意。看似普通的食物与环境蕴藏着“家”的味道,无论是老板还是食客,都是大家熟悉的样子,甚至其中还有曾经自己的影子;一道道平凡简单的食物不仅勾起了潜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也因为“简单”,观众对食物产生的蠢蠢欲动使“看”到“吃”成为可能。

以“早餐”这样一个日常细微,且跟每个人有密切关系的食物为切入点,聚焦城市乡镇、街头巷尾的普通小店,在个人的故事中梳理出时代共性,《早餐中国4》击中了大众的强烈共鸣。它不是单单记录一个包子、一碗汤的制作过程,而是记录了每一个广受好评的早餐老店的故事和情感,展现出的是传统中国早餐文化和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早餐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早餐店家不仅是匠人,也是生活中的英雄。每一个脚踏实地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歌颂。

标签: 早餐中国4 早餐中国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