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二刷《县委大院》才懂:李来有提了3次的刹车片,到底有何深意
2023-01-02 11:03:22来源:腾讯网
文丨卿心君悦
看《县委大院》这部剧,需要细品,细品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资料图片)
比如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李来有与三宝3次提到车的刹车片问题。
很多朋友可能也意识到了,李来有说的是刹车片,但导演一定是意有所指,否则一个刹车片换与不换根本没必要反复提。
那么问题来了:刹车片的深意究竟指向了哪里?是暗讽了什么,还是隐喻了什么?
起初,对于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清楚,直到带着问题重刷了一遍相关剧情,看到驻村书记肖俊学死前对三宝说的一句话,才明白李来有屡次提到的刹车片到底有何深意。
3次提到刹车片
我们先回顾一下,李来有三次提到刹车片,都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驻村书记肖俊学死的时候。
作为长岭村的驻村书记,肖俊学的死着实令人意外。
当天恰好是他驻村工作的最后一天,他跟随三宝去清理一处滑坡落石,过程中被落石砸伤,送肖俊学到医院的是李来有和三宝。
两人在手术室外等来了医生下达的死亡通知后,李来有神情恍惚地走到医院门口,从兜里掏出了一盒烟。
三宝几次用打火机点火都没点成的时候,李来有突然开口吼道:
“为什么我这刹车片还吱吱响啊,我不是刚换的吗?是不是你给我找那修车的给我换了个旧的。”
在此之前,李来有一直没有说话。而这突如其来的火气,让三宝有些摸不清头脑。
正常来说,李来有应该会数落他火都点不好,可李来有却毫无征兆地说他换的刹车片有问题,也因此,三宝愣了一会儿之后才回复道:
“不会吧,那他是不想在鹿泉干了。
三宝说话的时候,李来有的手一直在转烟,说明他的此刻的情绪很紧张。而让他紧张的是,明显是肖俊学的死,不是刹车片。
可他吸了一下鼻子后还是没有绕出刹车片的话题:
“再换一个吧,别哪天一脚刹车没刹住,我再冲到沟里去。”
在三宝表示等有时间他亲自盯着换一个之后,话题才回到肖俊学的死上,李来有说:
“怎么跟他家里人说呀。”
李来有第一次提刹车片的这个时机,显然有些突兀,不符合情理。
驻村书记刚出意外,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却跟三宝说自己新换的刹车片有问题,别说三宝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作为观众的我也觉得有问题。
第二次,三宝带着林志为等人去九原线的阊胜矿业打架。
李志为发现阊胜矿业污染了长岭村附近的地下水与土地,得知情况的三宝在向李来有汇报无果之后(李来有的态度是等,等待县里处理),带着林志为、宝根等人去阊胜矿业讨说法。
过程中发生了肢体冲突,被拘起来了。
梅晓歌去找曹立新沟通,李来有则负责把三宝等人接出来。第二次提到刹车片就是在回光明县的途中。
李来有看了一眼一直没说话三宝与李志为后,叹了一口气说:“闹闹也好,不这么闹一下,真以为咱们好欺负呢。”随即又转头对三宝说道:
“不是,那你也不能打人啊。这么大块头,这么大拳头,你是拳击队的,还是村委会的。”
在三宝表示对方太气人了,又是讽刺又是嘲笑之后,李来有回怼道:
“那讽刺跟嘲笑,不是一回事吗,还犟嘴。”
就在三宝“哦”了一声以做回应的时候,李来有突然将话题转到了刹车片上:
“你听我这刹车,是不是吱吱声?我真怕哪一天一脚刹车下去,火星子再冒出来。”
三宝仔细听了一下,说道:“对对对,吱吱响,没事,哪天我开到修理厂,让他给你换新的。”
李来有与三宝谈论刹车片的时候,后座的林志为是一脸无语加迷茫,他本以为李来有会顺着打架的话题,批评他与三宝,没成想话锋突转到刹车片上。
在说完刹车片之后,李来有才将话题又转回了污染一事上。
第三次:梅晓歌离开光明县的那天。
当天是梅晓歌功成身退离开光明县的那天,临走之前,梅晓歌特意去羊汤馆喝了一碗羊汤。
镜头一转,便转到了李来有与三宝开车掉进沟里的画面。
从车里出来后,李来有喘着气,指着三宝说:“刹车,刹车,我跟你说……”
三宝回复道:“我回头让修理厂,换新的,换新的。”
以上便是剧中三次提到刹车的剧情与时间节点。
有何深意?
除了最后一次车开进沟里,前两次提到刹车片,明显不合时宜,这已经说明,导演是想借刹车片来表达些什么,具体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来看。
刹车片出问题的结果是什么?
刹不住车,容易出事故。
发现刹车片有问题,应该做什么?
自然是及时更换刹车片。
而剧中前两次都提到了要换,却一直没换,最后终于出了事故。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刹车片的事总结为:早就发现了问题,且一直担心出事故,却没去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叫:隐喻。
什么是隐喻?
我们可以将隐喻简单的理解为:表面上在描绘一件事,实际上在说另一件事,而这两件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
其中,相似性包括但不限于:性质、情况、结果、发展趋势或是原理、根源等等。不同之处则是喻体不同,既事件、实物等本身不同。
从隐喻的角度来看,个人偏向于导演是在用刹车片隐喻污染与环保的问题。
至于理由很简单:
环保问题与刹车片一事,原理、发展趋势与结果十分相似。都是发现了问题,也担心出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最后真的出了问题。
基于这种猜测,我们再回头看看三次提到刹车片的时机与情况。
肖俊学出事看似与污染一事无关,但请注意剧中一个细节:
他在遭遇意外之前,与三宝最后的对话中,提到了法兰厂污染:
“主任,那几个环保整改的厂子,我看最近又开起来了。前两天路过喜旺,大门虽然关着,里边声音很清楚,我看宝根的摩托车也在里边停着。”
当时县里三令五申地表示,那些环保不合格的法兰厂要停业整改,而长岭村的法兰厂一直在偷偷开工。(梅晓歌还没下死令之前)
对此,三宝的态度依旧很明确,放任自流:我看不见,我什么都看不见。
至于第二次提及刹车片时就比较明显了,正是李来有接回因污染一事,到阊胜矿业打架的三宝与林志为。
而对于阊胜矿业污染的事,曹立新的态度同样是放任。
也就是说,三宝放任法兰厂污染,与曹立新放任阊胜矿业污染,等同于明明知道刹车片有问题需要及时更换处理,否则很容易出事,却选择了一拖再拖。
而最后的结果则是,不合格的法兰厂永久关闭,阊胜矿业被查爆雷,曹立新受处分,马市长“消失”。
这也正好对应了最后一次提到刹车片时的结果——车最终还是出了事故,开进了沟里。
所以说,剧中反复提到的刹车片问题,就是在隐喻污染与环保,发现了问题却不及时解决,迟早会出问题,即:及时收手。
写在最后:
很多人觉得《县委大院》剧情平铺直叙太白了,没什么看头。
在我看来,这部剧虽称不上是佳作,但也没有那么差。当然,看剧与看风景类似,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结果自然不同,对此也没什么好争辩的。
而看《县委大院》时,个人更喜欢揣摩细节与对话,或是寻找事件背后的批判意义与现实意义。
细节可以最大限度得到事件或人物本身隐藏的信息,或是导演真正的意图与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对话就更有意思了,弄清两个人当时的目的,带着双方的目的去看话外音,那真是你来我往,极限拉扯。
至于事件背后的批判意义与现实意义,或许才是一部剧的灵魂。
你有没有发现《县委大院》里隐藏的细节,欢迎交流、探讨。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