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环球关注:在喧嚣中“湮没”的《无名》

2023-01-25 08:18:24来源:腾讯网

文|汤圆‍‍


(资料图片)

大年初二的晚上,电影《无名》官微发布了一篇来自导演程耳的随笔。

“我写此文的初衷并非有别的什么目的。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我刚刚在上海到广州的飞机上,我的一位同事,同样绵善腼腆的青年,出于焦急与好意,以我的口吻发了文章,他的焦虑善良让人心疼。我则在由机场到影院的途中匆匆写就了这些字。”

焦虑生发的缘由我们难能详知,不过稍微留意一下伴随着影片从宣传到上映的各方声音,也不难看到、甚至预估到这样一部本身集合了诸多“矛盾元素”的电影,在口碑与舆论方面所要面对的境遇。

作为博纳影业集团继《中国医生》《长津湖》后,“中国胜利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无名》本身有着不容动摇的“主旋律”基调;而因导演程耳极具特色的个人创作风格,又使得影片在呈现效果上不同以往、别具一格。上映首日,其含预售总票房即达2.13亿,各平台话题讨论亦热度不减。

各类型影片齐聚一堂的春节档,《无名》留有姓名。

“无名有味”:常规故事如何讲得脱俗

从《边境风云》到《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对于打破线性时间的叙事方式已然驾轻就熟,而《无名》的时间跨度虽然长至八年(1938年-1946年),但围绕核心人物展开的故事却简洁明了:战争阴霾的笼罩下,打入汪伪政权内部成为卧底的何先生(梁朝伟饰),如何在诡谲的环境中与敌友交手,并与叶秘书(王一博饰)配合演戏,以生命为筹码获送情报、保卫家国。

非线性叙事所破坏的是传统故事讲述方式中“起承转合”的结构,片段式的呈现、前后勾连的重复,像卡牌发放一样让观众在脑中重新对其进行排列组合,至结尾时一处或多处的“高能反转”,使观众获得“逻辑得到证实”的快感。《无名》正是以此编排手法,将“谍战”的紧张氛围推至高处。

张先生(黄磊饰)的懦弱叛变与陈小姐(周迅饰)的笃定坚守、唐队长(大鹏饰)的骑墙投机与江小姐(江疏影饰)的缱绻柔情、王队长(王传君饰)的多疑戾痞与方小姐(张婧怡饰)近乎幼稚的理想主义,及日本军官(森博之饰)的高深难测……每个人物各有由来背景,以不同的立场与方式游走在危险与欲望并存的城市;又线索繁密地缠绕成团,将何生与叶秘的主线故事聚拢其中。

盘根错节的情节同样依托于恰到好处的节奏。重复的场景与台词在铺垫迷局与揭开谜团的同时,也拿银幕中相对“拉长”的瞬间描摹着人物微妙的情绪。如张先生(黄磊饰)决意变节时对陈小姐(周迅饰)所说的:“我是个软弱的人,不适应巨变的年代”,也同样在交接时被何先生(梁朝伟饰)所问“弃暗投明”之缘由时再次出现;何审讯江小姐(江疏影饰)时的说辞,也同劝降张先生时的话别无二致。

一样的台词,在不同的时刻出现,包含着不同的语意和弦外之音——未至尽头的隧道暗不见光,于其中摸索行走的“无名”之辈们同时承受着漫无边界的无力。

除此之外,程耳对“饭桌上隐喻”的使用同样乐此不疲。被分食的排骨、替罪的羔羊、“吃不惯”的日料、血色中挣扎无果的呛虾……口齿最是锋利无情的刀刃,弱肉强食的规则下,“无名”的他们用生命为这片土地换取着生机。

拿捏得当的叙事模式,搭配极致追求的视听语言,主旋律的故事核以颇具“腔调”的方式展开,细节处瞬时的延宕、群像下主题的恢弘皆被囊括其中,《无名》让我们看到了独树一帜的新鲜感。

“超级商业片”:是戏谑还是标签?

然而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尽管映前的两支首发预告片中,片方就已经打出了“超级商业片”的话题,但《无名》这样一个集年代、谍战、悬疑,甚至血腥打斗场面元素于一身的影片,似乎并不是“春节档”的最佳选择。

这或许也是影片受到争议的一部分原因:抱着“消遣时光”预期的观众,很难在观影中调动全部注意力,与创作者共同完成一个故事从诞生到被接受的全过程。前文所述的所有叙事与视听上的花活儿,在影迷看来是“多刷与复盘才能发现的细节和亮点”,而对于这类观众群体来说,则至多能够归结为“看不懂”或“故弄玄虚”的评价。

从宣发营销策略上看,《无名》选择了一条另辟蹊径的道路:比如个性化、风格化的预告片,在呈现全片气质一隅的同时,也精准传递除了程耳个人风格的魅力;竖屏访谈花絮视频不仅在模式上符合时下人们对“小屏”与“短平快信息获取”的习惯,其内容包含的信息量也点到即止,相较于以往影片所常用的花絮传播方式更加有记忆点等等。与影片两相契合的物料,在有节奏的投放中有效发挥了它们的宣传效力。

《无名》的另一个重要的商业选择或许体现在演员阵容上。实力演员的托底,高国民度影星与流量新人的搭配自带话题,就连粉丝模式本身也能带来票房上可观的成绩。

不过从粉丝群体到电影受众的转化则很难一蹴而就,上映后短短三天内片方所遇到的部分舆论裹挟也来之于此——急于拿“演技证明”的部分粉丝、被催促下沉营销的片方,甚至由此引发出的、年复一年拿出来讨论却难见好转的“盗摄”现象……商业选择下的受众外延及连带问题,无一不在《无名》身上加以体现。

另一方面,高光人设的累加多少也令叶秘书这一形象产生了一些“物极必反”的效果:当流量加持的当红演员所饰演的主角,在故事没有进行到最后的时刻便已经被观众带入了“正面形象”的认知,那么悬念的铺垫、人物的反转也都会随之流失。最初的钩子不能在故事最高潮处得以干脆收回,谍战片的“大底”也就失去了其本有的意义。

上映期间的宣传稿中,程耳亦释放出了“将来还会有「超级文艺片」”作品的预告——“超级商业片”之于《无名》,在戏谑之余也有了更多其它含义。

映后余波:“避无可避”的两极评价

春节档首映豆瓣开分,唯《无名》“暂无评分”。点进页面不难发现,并非评价基数不够,而是一星和五星评分人数相较于其它分数皆一骑绝尘,系统因观众意见分歧较大而暂未开放评分结果。

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除了不可避免的经典“粉黑大战”之外,或许也与观众对一个有着“花哨”讲述方式的故事的接受程度有关。

比之春节档的其他影片,《满江红》重悬疑、多反转,加之点缀其中以缓解紧张感的笑点,“悬疑喜剧”标签打得分明;《流浪地球2》继续敲开中国科幻的大门,自有其大批拥趸者;《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虽受上映日期影响,在排片上极其不占优势,但仍有运动、竞技、乃至合家欢等“第一印象”可供观众选择。

唯独《无名》,不是纯粹的文艺片,似乎也称不上“超级商业片”,说是悬疑和谍战,又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自然难以在这个大片环伺的春节档,以鲜明的风格聚拢最广大层面的观众。起码从票房结果来看,难免走向“小众”。

《无名》多反转、重逻辑的故事,常常受到的是“剧情解析”爱好者的喜欢,在对影片的无数隐喻、细节的分析,以及行业关键意见领袖博主们的“内幕消息”中,一则关于影片的“初版故事”已然汇聚成型。

两版故事的偏差,是老生常谈的“删减”使然,而早在上映前便由片方打出的程耳语录:“不要低估观众”,也仿佛间接做出了某些回答。

电影官微所发布的导演随笔中,还有这样一段:

“电影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天也无力走进电影院,甚或无力过年的人们。我们喧闹的春节档与他们毫不相干,亦如浦东一侧那些凌厉的高楼。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这部不管影片本身还是宣发策略、不论故事中游走的人们还是抽离于现实中的创作者,都无不被浓厚的个性特质充盈的《无名》,在喧嚣的春节档期中,将那一则同样湮没在宏大时代下的故事缓缓道来。我们铭记那些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无名”者们,也掷目光于左右——时代疾驰着呼啸而过,被记得的落叶方有归根。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