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快报:体育题材为何难以讨好观众

2023-02-07 09:17:28来源:腾讯网

今年春节档的格局已经基本奠定,《流浪地球2》《满江红》双雄并立,成为了大多数人的观影首选。而上映之前不太被看好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虽然内容层色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豆瓣7分的成绩拿下了邓超、俞白眉合作导演以来的最高口碑,还是难以虎口夺食,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只能改档2.17再战。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的电影市场,还是电视剧市场,体育题材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一不小心就会招致观众的诟病,如何将体育本身的魅力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传递出去,成为了困扰每个创作者的难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分别分析一下国产体育电影和体育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体育电影:抓住“普世性”内核,才能打破“低性价比”魔咒

纵观国产体育题材影片,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真实人物、事件为原型,通过描写运动员们砥砺奋进、永不言败的精神,传递出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例如,《夺冠》《中国乒乓》。第二类,以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突破重重阻碍,坚韧不拔自我救赎的过程,激发观影受众们的共鸣,例如,《激战》《破风》《五个扑水的少年》。

但近年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鲜少有“叫好又叫座”的体育电影横空出世,哪怕是集结了陈可辛+巩俐+黄渤的《夺冠》,也仅仅在2020年拿下了8.36亿的票房,作为一个商业片,成绩很难说得上亮眼。

为何在其它类型片百花齐放的同时,体育电影却始终位置尴尬?这还要从它本身的特点说起。

体育电影虽然属于动作片的一种,但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的冲击力与刺激还是不够直接,往往需要依靠励志煽情等人文元素的加持,才能吸引观众眼球。这对于商业类型片来说,无疑是一种先天劣势,特别是近年来,国产电影工业化升级的效果非常明显,各种挑战技术天花板的视效大片层出不穷,让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体育题材在对比之下,越发显得“平平无奇”“翻不出花来”。

但即便如此,体育电影的拍摄,却并不一定比所谓的视效大片简单,创作者必须在尽可能不让“行家”找出纰漏的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展现出运动的速度感与力量感,传达项目的精髓与魅力。以乒乓球为例,把该项目中非常重要的旋转、对抗,转换成流畅的视听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人在看过《中国乒乓》之后,可能还是无法理解片中反复提及的弧圈球到底是怎么打出来的。

这就意味着,创作体育题材电影,是一件付出高,产出低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该类型的发展空间。

另外,大部分体育题材电影都面临着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文本”的“单一化”“与“空洞化”,主角一开局往往身处职业生涯的谷底,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经历了痛苦的失败与挣扎,最终在不被看好的眼光中绝地反击,超越自我,拿下了胜利。

这种套路虽然经典,但操作不好就容易掉入“熬鸡汤”的窠臼,以《中国乒乓》为例,冲击斯韦斯林杯失败,灰心丧气的戴敏佳,因为“吴京”的一段鸡汤发言便决定重整旗鼓,队员们也奇迹般的“恢复了心态”,训练和战术是怎样调整的?伤病是怎样克服的?两年间巨大的心理负担,又是如何缓解的?电影中都未曾详细描绘,以至于在最后终于拿下冠军的时刻,荧幕外的观众也很难彻底的把自己代入进去,激动感减半。

总的来说,一部体育电影想要征服观众,与他们达成情感共鸣并不容易,毕竟,大部分圈外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个项目,所以创作者必须在展现体育所带来的热血与励志之外,向更深处开拓,赋予内容“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普世性内核。例如,被称之为“印度体育神片”的《摔跤吧!爸爸》,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印度政治、文化乃至女权运动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探讨,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戳中自己的共情点。

体育剧:做不了“主菜”,做“配菜”也能双赢

与国产体育电影长时间踟蹰不前相比,国产体育剧无论是产量还是成绩,都要更胜一筹。不过一直以来,不少人提起该题材都免不了老生常谈的诟病,“打着体育的名义谈恋爱”“沦为背景板”等等。而纵观市场上的体育剧,确实百分之90都在与青春甜宠题材捆绑销售,这种趋势像某些人所言一样“冲淡了体育的底色”,但也不失为是一种“双赢”。

从主创上来看,体育元素与青春甜宠元素存在先天的适配性,竞技体育对年龄要求苛刻,这就意味着以年轻偶像演员作为主体的甜宠剧,跟体育题材有着良好的接驳口。而近年来,“CP文化”的飞速发展,让甜宠成为了创作“性价比”极高的风口类型,头部内容爆款频出,腰部内容也经常“以小博大”。二者结合后,体育剧降低了自身观剧门槛,收获了大量奔着“嗑糖”来的年轻受众,不断细分的甜宠题材也因为将体育作为大背景,使得故事的现实感与代入感更上一层楼,既符合了创作规律,也满足了市场需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家都明白,在这类内容中,体育元素只是加分项,不是“主菜”,故而不会拿着放大镜来“挑刺儿”,但制作方在创作时还是要注意遵循基本的体育原则和体育精神,否则很容易迎来舆论的反噬。

例如电竞题材剧《你微笑时很美》,在对职业选手的刻画上就有不少欠妥的部分,为了塑造女主与男一、男二的爱恨纠葛,剧中甚至出现了“因为看到女主坐在台下而输掉比赛”“为了挽回爱情给女主让人头”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桥段。

还有以乒乓球为背景的《追球》,将双打中告知队友战术的手势用来发糖,难免让很多网友觉得“很扯”“胡编乱造”。

还有,当市场上大量主打“甜宠+体育”的内容扎堆来袭,观众总会感到审美疲劳,所以对体育题材来说,类型融合的拓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体育”这一大背景下的细分方向,不会永远拘泥于“体育+爱情”,也可以尝试着向“体育+悬疑”“体育+喜剧”“体育+科幻”等领域进行拓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平台与制作公司的角度来看,它们不会特意对体育题材进行单独的布局、规划,但体育元素又不会消失在其它的类型剧中,这种趋势应该还会在剧集市场延续很长时间。

标签: 中国乒乓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