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看!消失三年,曾被中国观众“婉拒”,全球最大的IP,还能翻身吗?
2023-02-17 22:54:38来源:腾讯网
漫威电影宇宙(MCU)终于回归内地大银幕。
激动不再?
(相关资料图)
的确,漫威缺席内地市场三年,让国内影迷错过了MCU的第四阶段。越发庞大的世界观加上错过的剧情,不少非死忠粉的观众慢慢跟不上漫威的剧情,甚至表示了对新故事的“婉拒”。
而信息的闭塞,也让市场上出现不少围绕漫威的杂音。
漫威变得无关电影。
被纷争和谣言包裹在迷雾中心。
如今在“漫威回归”的大前提下,我们不必再雾里看花。
所以。
Sir认为有必要用纯作品的角度,去为各位毒饭们复习一下。
这个横跨15年,全球最大的商业电影IP。
漫威曾经做到过什么?
漫威正在做什么?
以及,漫威未来还想做什么?
01新英雄
回顾漫威电影,势必要回到原点《钢铁侠》。
如果要从整个系列中挑出一个印象最深刻的镜头,Sir总会想起他:
多年后荷兰弟也亲自承认,这个小男孩就是年少的蜘蛛侠。
现在想想挺扯的。
但Sir想起这个镜头,并不想说漫威彩蛋埋得多深,世界观设计得多细。
它恰恰承载了漫威电影初期某种粗糙的“冲动”。
这一幕,是一个小男孩戴上面具,以为自己是钢铁侠,而他多年后经历曲折和挫败的确成为了“钢铁侠”。
这是漫威最初想传递给观众的愿望。
但塑造的方式却相反:
漫威在不断地撕下英雄的“面具”。
就像《钢铁侠》中那句可能改变超级英雄电影史的台词:
I"m Iron Man
说出这句话前,斯塔克做了什么?
让助手买了几个芝士汉堡,招待记者朋友们坐下,回顾着自己劫后余生的经历。
以上都源自小唐尼即兴发挥,编剧根本没想让他第一幕就自爆身份。
从世界第一军火商,到维持世界和平的英雄。
他首先展示了作为人的弱点(欲望)。
其次又展现了作为英雄的弱点(身份)。
这是当时绝大部分超英电影没有想过的。
前漫威时代里,超级英雄更多是一种新奇的符号,镶嵌在不同的议题当中——宏大的,如李安和诺兰,借超英反思冷战时期的核危机、现代社会的秩序与道德;精致的,如最初蜘蛛侠,套用了经典的家庭伦理与爱情范本。
简单说。
其他人讲的更多是“时势造英雄”。
漫威讲的则是一场普通人的英雄梦。
钢铁侠是谁?
他的身世,源于世界首富的八卦秘事;
他的经历,又与主演小唐尼的经历不谋而合——因深陷丑闻而事业遭遇重创,众叛亲离后重新振作;
他的颠覆,则是当时漫威这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面临绝境后迫不得已的冒险,就像漫威之父斯坦·李曾说:“我要把钢铁侠塑造成一个混蛋,然后让全世界都爱上他。”
说是容易,怎么做到?
挖出面具背后那个“人”。
曾经,他躲在花花公子的套子里。
人们说他很花心,但他想勾搭小妹妹时,还要靠哈皮的眼神和汇报,才和对方搭话。
然而一觉醒来,原来他生活中不只性爱是一次性的,连清晨的阳光都是模拟的。
极度缺爱,到滥爱,再逃避所有爱。
花花公子不过他另一件“盔甲”。
后来,他躲在“世界和平”的幻象里。
他是个科技狂人,甚至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推动世界和平,沉浸在宏大的正义感里。
但当他被恐怖分子劫持,揭开商标,才发现正是自己的斯塔克工业将无辜之人扔进火海。
最后一件“面具”。
是山洞中遇到的伊森博士。
在这场鲁滨逊漂流记式的自我救赎中,斯塔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局限,麻木,和微渺。
并在一直保护自己的伊森博士牺牲时,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重量,以及为何他必须成为“英雄”。
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那就珍惜它 别浪费生命
所以你能看见:
钢铁侠第一套“钢铁战衣”,是如此粗糙,如此松散,最后破碎在沙漠里。
徒留一块“面具”。
那是斯塔克救赎后的警醒:
正是意识到肉体的脆弱,他才发疯一样将自己锁在实验室里,不断升级盔甲,发明程序,为自己,以及自己深爱的人(小辣椒、蜘蛛侠)提前打造好保护的铁甲。
不是他觉得铁甲可以成就英雄。
而恰恰是人的“弱点”——情感、怜悯、同理心等等,在激发着保护彼此的冲动。
正如那个手无寸铁的小孩,看见外星人入侵,看见高楼崩塌和生命垂死,才敢举起那细细的手。
Sir仍记得《复联4》那个藏得最深的彩蛋。
在电影进度条的最后,一个只能听到的“彩蛋”。
哐,哐,哐……
那是11年前,所有故事开始的声音。
托尼·斯塔克被劫持,他在山洞里,用锤子敲出第一件钢铁战甲。
正是徒手拿起锤子这一刻起。
那个傲慢的斯塔克。
具有了让所有“小男孩”,敢于举起那只手的魔力。
02新宇宙
聊漫威还绕不过另一句话:
马丁·斯科塞斯的“主题乐园”论。
老马的批评确实点出了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平衡,而不少漫威创作者当时也有过回应。
但许多人引用这段话时忽略了一个前提:
他批评的是漫威。
更是“只有漫威”的趋势,是“漫威式电影娱乐”侵占“cinema”的严重不平衡。
是的。
漫威出现以前,漫改片不过是一个人见人嫌的巨坑。
烂片密密麻麻,偶有《黑暗骑士》这样的佳作,更多靠神人神力。
漫威在那个时代,就像是愤懑的“老马丁”。
钢铁侠成为《钢铁侠》之前,他只是nobody。
1990年,环球就买下钢铁侠的电影改编权,想走B级片路线。
计划一直搁浅。
直到2005年版权回到漫威手里,期间改编权辗转于福克斯、新线影业(代表作《指环王》三部曲),昆汀想过当导演,尼古拉斯·凯奇和汤姆·克鲁斯都曾接近出演钢铁侠。
但谁都搞不定。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钢铁侠1》爆火后。
按照迪士尼前CEO罗伯特·艾格自传《一生的旅程》透露:早在上一任CEO迈克尔·艾斯纳时期,就有收购漫威的想法。
“这是一座拥有数千个IP的沉睡的金山”。
当时市场普遍看淡,连独立董事乔布斯都不看好,而且漫威(动漫)内容不乏黑暗色彩,与迪士尼的合家欢气质有冲突。
△ 漫威漫画中:蜘蛛侠吃掉自己的家人
但刚刚收购了皮克斯的罗伯特·艾格坚信IP的力量。
——他带了一本漫威角色全介绍的书,向乔布斯解释这个全新的世界观。乔老爷只看了十秒就把书推了,“这对你很重要吗?你真的想要它吗?它会是第二个皮克斯吗?”
成功凭经验,划时代的成功靠直觉。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收购漫威成为迪士尼有史以来最划算的买卖。
这看似意外的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波又一波觊觎漫威的电影人,对它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爱。
而迪士尼也并未辜负一众漫威死忠。
深刻地改变了好莱坞漫改片的思路,让之后的漫威作品成为标准的、有统一风格的产品。
他们就是要做主题乐园。
而且是一座高质量,高标准,让所有年龄层都能流连忘返的主题乐园,而不是哄人买票的“乡镇乐园”。
即,开创漫威宇宙。
漫威之前,一个电影IP的开发,一般是拍摄续集——要么拍前传,要么拍后续。
漫威不一样,他让不同的英雄在各种的电影之间“串门”,给了观众发现彩蛋的乐趣和惊喜,忠实地践行着娱乐至上。
只是彩蛋文化吗?
很多人忘了,与《钢铁侠》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叫《无敌浩克》的超英片。
如今看《钢铁侠》在商业上是大胜,但当时后者作为成熟IP,期待值几乎碾压。
原因说来话长。
Sir就说一个细节。
片尾高潮戏,班纳博士从高空坠落,变身过程,《无敌浩克》是以悲壮的正剧处理。
跳之前,浩克与女友深情吻别。
无独有偶,《雷神3》也有类似桥段。
阿斯加德,班纳博士又跳飞机。
这次可没人吻。
坠落姿势还是酱紫:
这个细节说的是什么?
情感。
前者是浓重地渲染情感,后者是滑稽地消解情感。
别误会,Sir不是说漫威的娱乐没有感情。
相反,它能以娱乐化的桥段消解,恰恰是一种强大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漫威所塑造的电影宇宙,足以让编剧用三部、五部、甚至十部电影的体量去积蓄情感。
而当它真正完全释放呢?
你懂的:
15年下来,粉丝们几乎每看一部漫威,都会得到过去时光的回响。
美队的“我能跟你耗上一整天(I can do this all day)”;
黑寡妇、雷神对绿巨人说的“太阳快下山了(Sun"s getting real low)”;
先是《复联1》钢铁侠对洛基说,再到《复联3》洛基对灭霸说的“我们有浩克(We have a Hulk)”。
以及,钢铁侠的那句“我是钢铁侠”……
令多少人泪洒影院。
这一切汇聚成《复联4》的终局。
漫威本可以在那个人气最高的节点,像外界猜测那样,为下一阶段开始铺垫,让利润继续翻滚。
可Sir还记得当年专访时,漫威CEO凯文·费奇坚决地否定这一做法:
这部电影(《复联四》)在严格意义上,只会关于一场终结。只有当我们公布了未来的电影计划时,你或许会在电影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如果你第一次看,你是不会察觉这些的。
结果如他所说:
几乎没有新英雄、新反派、新宇宙。
有的只是一场庄严、惨烈的集体告别。
将英雄们毫不留情地置入一场无关阵营,甚至无关正邪的“自然灾害”。
让他们再次卸下荣耀。
与普通人一样,无法喊出任何崇高的口号,徒留一片屈辱又难以辩驳的缄默。
这是漫威创作者们,自己作为狂热粉丝的又一次任性。
同时。
也将漫威前20部电影,推向漫威自己都难以逾越的高峰。
03新冒险
眼下是漫威最困难的时期。
漫威的前三阶段可谓高歌猛进。
第一阶段,六部电影,全球票房38.13亿美元;第二阶段,六部电影,全球票房52.69亿美元;第三阶段,十一部电影,全球票房135亿美元。
而刚刚结束的第四阶段则进入疲态:
七部电影,全球票房56.95亿美元。
△ 第四阶段收官之作《黑豹2》全球票房8.57亿美元。图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当中有很多因素。
疫情的影响、文化的差异、审美的疲劳等等,都减缓了漫威电影进击的势头。
加上电影宇宙是一个前后紧密咬合的链条,不能乱,一个项目被拖延的结果,就是所有项目都被影响。
不少尝试都未达预期。
甚至像《永恒族》《尚气》这些区别于以往气质的开拓,在质量并不完美的前提下,也因为舆论环境剧变,彻底消弭于电影外的争端。
当然有例外。
尤其小荧幕——《旺达幻视》反喜剧的情景喜剧;《洛基》企图改变命运的荒诞穿越;《月光骑士》暗黑恐怖的冒险;还有《假如…?》彻底释放平行宇宙的疯狂猜想。
△ 《旺达幻视》《洛基》《月光骑士》《假如…?》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
一个插曲。
迪士尼经历过去几年的动荡后,在2022年重新邀请罗伯特·艾格回到CEO的位置。
而艾格回归后,给员工内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完全相信,故事仍是推动这家公司的燃料。
这可能是一种信号。
迪士尼与漫威,必须再次打破某些经验依赖,重新上路。
这也引出内地内地市场开放后,影迷真正关心的问题:
第五阶段,怎么搞?
具体的计划与蓝图,Sir今天一篇说不完,也太缥缈。
就说最近两部我们能看的片子。
《黑豹2》本应是重头戏。
《黑豹》是首位拥有个人电影的黑人超级英雄,而在前作上也的确投入巨大诚意,去还原黑人的部落文化、信仰、仪式。
续集本应在这个方向上深化,同时打磨故事。
直到噩耗传来。
项目几乎推倒重建,电影本身则成为一场大型告别礼。
这对于漫威粉丝来说无可厚非——查德维克·博斯曼在拍摄《黑豹》时就确诊癌症,但为了确保身材达到黑豹的标准,他还是坚持每天训练4小时,最终在银幕上成就了真正的瓦坎达国王。
电影不惜6次重写剧本,就为了纪念这样一位电影人。
有一个死忠粉才知道的细节。
押解埃弗雷特·罗斯运输车的车牌——CB112976,是查德威克·博斯曼的生日, 1976 年 11 月 29 日,“CB”也正是查德威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名字的缩写。
而作为中国观众,Sir更喜欢的还是《蚁人3》。
如果要在《复联4》中选出一位最能“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无疑是掌握核心科技的蚁人。
或者说,是专注于量子领域的皮姆教授。
而漫威却选择了二代蚁人作为系列主角——斯科特·朗。
这是个什么人?
原著中,简直屌丝版“钢铁侠”。
不是什么好好先生,坐过牢,离过婚;他也有战衣,但战衣从皮姆博士那偷来的。
漫威宇宙中最没有天赋的“小人物”。
但也因此,漫威在他身上衍生出新的变奏:
叙事上的平民化。
与初代复联后期才加入的家庭关系不同,蚁人,出场便是漫威宇宙第一个单亲爸爸,第一个女儿奴,第一个“恋爱脑”。
视觉上的微观化。
Sir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蚁人》,是漫威想象力的新跳台。
炸完了纽约炸地球,炸完了世界炸宇宙,然后该炸啥?
反其道而行,扭头进入微观世界。
正如《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蚁人3》)中所传递的那样:世界上真正美丽的景色,隐藏在我们的世界之下。
《蚁人1》《蚁人2》中,漫威先将视角缩到了蚂蚁大小。
很多人都还记得《蚁人1》中玩具房的打斗。蚁人看玩具火车竟然如真的火车一般具有压迫感。
但等他们战斗结束,导演切回正常视角:
啊?
就这?
《蚁人3》更进一步,直接全方位展示了量子领域的视觉奇观。
别的不多剧透。
就说一点,Sir在首映时收获了漫威电影宇宙至今在大银幕都没有过的视觉震撼,而这震撼不全建立在技术之上——更多在于视觉模式的开拓。
当量子领域在银幕上具象化,是前所未有的体验,是混沌与秩序的有机结合。
同时,《蚁人3》作为漫威第五阶段的开端,还是“多元宇宙传奇”(The Multiverse Saga)的关键战役。
漫威未来阶段的终极反派“征服者康”也首度在电影中登场。
他是一个无视时间和空间、拥有无数人格的反派。
《蚁人3》中,他已经展现了他几乎无人能敌的战斗力——当一个康倒下,又有千千万万个康站起来时,你很难想象,编剧该如何结束这一场战斗。
征服者康将成为复仇者联盟在未来的最大威胁,也是我们对未来故事走向的最大期待。
所以,《蚁人3》并非单方面视觉炫耀。
Sir更想将它比作一次意识层面的“战争”。
效果如何,有待市场验证。
对于感兴趣的毒饭们,Sir强烈建议亲自去大银幕感受,更推荐大家找上当年一起聊过漫威的小伙伴共同体验。
毕竟主题乐园的意义除了爽、嗨、刺激……
在后疫情时代,它更意味着相聚。
这些年。
我们似乎更习惯各种对主流价值的消解,适应了撕裂与下坠,于是也更离不开茧房里的安全感。
但。
回想起来,Sir至今仍庆幸。
当初那个深夜,抛开稿子和热点,卸下了生活重压和第二天还要上班的疲惫。
像个小男孩一样。
踮着脚走进那个造梦的空间,感受大银幕上的光影流动,变幻万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K梦
标签: 漫威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