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耿直的何赛飞,戳穿了戏曲行业的窗户纸 全球报资讯

2023-05-22 22:03:04来源:腾讯网

必须说一句,现在很多热搜带的话题非常离谱。

扒姐昨天看到 #何赛飞痛斥梅花奖# 满脑子问号,点开一看,根本不是那回事好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家本来就是戏曲演员出身,特别明白梅花奖什么分量,想拿还来不及,为啥要痛斥?

【1】

关于“痛斥”,何赛飞回应说,观众和网友都能看清视频里她到底说了些什么内容,只要看过的,就不会受到标题的干扰。

在评论区也有很多网友在为她澄清,指责某些媒体和博主故意断章取义乱带节奏。

而那个视频到底说了什么,其实真是只要看看就知道。

在《中国梆子大会》上,晋剧演员张军波演出了一段《清风亭·舍子》,水准非常高。

节目结束之后,主持人白燕升告诉观众,6年前张军波参加大赛,被山西省晋剧团看上,就从老家吕梁去了太原。

这本来应该是个很好的开头。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美好,家里妻子和三个孩子都留在老家,他每个月要来回奔波很多次。

辛苦就算了,可是他至今都没有转正,还是省团的临时工,一个月1500块。没有办法养活家庭,就趁着演出之余开网约车、送外卖。

白燕升说,这么好的演员,但生活和工作的不顺,真的担心他们有一天会离开这个舞台。

在这样的比赛上,本来主持人也不必说这么多,可是白燕升却当着大家的面表示:

我们总说戏曲的希望在青年,可是有什么用呢,这么好的演员,5年了都没能转正。

我们需要有人为这样的演员保驾护航,年轻演员才有出路,戏曲才有出路。

台下的评委也特别感慨,有不少都红了眼眶,纷纷陈述了对演员的鼓励,还有对戏曲现状的担忧。

可能因为何赛飞在大众视野里更有名,也可能因为她确实说得很直白,这段话才被转发出来。

何赛飞认为,说到“为中国戏曲坚守”这样的话太空,其实就是演员本人从骨子里喜欢、热爱,才能坚持到现在。

后面她就说,可能自己在这里说这样的话,会影响平台,而台上的张军波也因为这段话,听到哭出声来。

“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张军波)就是艺术家,大家都看到了,这出戏很难演。”

“只有一个人,这种叙述性的带有情境的,不是艺术家怎么能把持住整个情绪。”

“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接着就是热搜上最火的那一段:

“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得了奖以后,放在仓库里面,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她回头面对观众,全场鼓掌赞同。

国家政策很重视,复兴传承不是没有钱,可是这钱并没有真正用在最一线的演员们身上。

讲到最后情绪激动:你们把我抓去,我也要讲。(哎老师发飙都这么美)

【2】

扒姐之前说过何赛飞,她原本是家喻户晓的越剧演员,《五女拜寿》是经典中的经典。

她和茅威涛是扒姐最早嗑过的cp之一。

后来参与了不少影视剧的演出,效果也非常不错,慢慢重心放在了影视剧上。

但她一直心系戏曲,为戏曲的推广普及做过很多事,也在不少戏曲比赛里当评委,表达过对戏曲现状的不满。

其实像她这样成功转型的从业者,大可以粉饰一下太平,不需要这样的“真性情”,说一点你好我好的片儿汤话,谁也不会怪她如何。可是她还是在各个场合里都直白表达,就算得罪人也没有“学做人”。

像之前她就内涵过有的剧团领导,因为自己是演员出身,就拼命给自己排戏过瘾,不管年轻演员的死活。既不关注年轻人的心态,也不给他们创作平台。

不愧是你啊,九红老师。

何赛飞发表完那段质问之后,白燕升夸她跨界表现得很好,是卓越的演员。

她一边擦眼泪,又一边连忙解释:

“那我也是因为排不到戏。我才去演电影电视的。”

啊这,扒姐一直以为她是因为影视剧发展特别好,才把重心转到了影视剧上。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合理。

比如赵丽蓉,原来是评剧演员,后来因为戏曲式微,没有戏可拍,才去演了小品和影视剧。

再比如于谦,在相声特别不景气的那段时间,他也是不得已才去各个剧组客串演出。

赵丽蓉老师是我国第一位东京电影节影后,于谦也是德云社里表演最好的,小成本电影《老师,好》拿下了3亿多的票房。

和何赛飞一样,他们在本专业上,曾经多少有点失落感,但在个人发展上无疑已经是幸运儿。

何赛飞说,二十年从来没有放下过越剧,走到哪都呼吁大家重视戏曲,什么戏曲的比赛和活动她都去,就因为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

这次她在台下发飙,绝对不是针对梅花奖,而是说很多拿了梅花奖的戏,都是很好的戏,但是观众看不到。

人力物力财力都付出那么多,结果不知道钱到底花到了什么地方。演员没有机会表演,待遇跟不上也没有动力继续坚持,光靠喊口号根本没有用。

因此这批评的明显是行业乱象,根本不是针对梅花奖。

说实话,戏曲遇冷是正常现象,它确实没有流行文化那么通俗易懂。但何赛飞并不是在责怪普通观众不懂高雅艺术。

观众有选择权,之所以不喜欢,就是因为,难看。

有熟悉行业的博主解释说,民间热爱戏曲的人并不少,像越剧演出在江浙地区还是非常受欢迎。

包括评弹这些在内,真正唱得好的,一票难求,甚至要动用黄牛。

资金其实是没有那么缺的,大概率上也没有挪用,都拿去排戏了。可是很多这样大量投入排出来的戏,也拿了奖了,但是倒搭钱观众都不看。

你猜为什么呢?

早上看到一位服装设计的博主讲了TA亲身体验,也可以拿来稍微理解一下,这些钱都去哪了。

比如某节目想申报某个奖项,就请这个奖的评委来做“编剧”,但从头到尾这位编剧和剧本都没有出现过。

不仅给评委挂名编剧,还要给评委夫人挂名服装设计,但是设计出的东西连基本的美感都没有,最后的任务都是普通人完成。别说收入了,连署名的资格都没有。

为什么非得找这些根本狗屁不通的人来署名?

因为这就是投名状。

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是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新发展,可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在假装努力地做无用功。财政拨款的去向清清白白无可指摘,但就是没办法推动行业发展。别说发展,真心热爱的基层演员,连活路都没有了。

这也不只是哪一个环节、哪一位基层领导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部分人垄断严重,评审制度出现了问题。

这也不是曲艺一个行业的问题。

这是可以说的吗?

但实际上,何赛飞已经说得很克制很委婉了。

最近可能年纪到了,越来越能感受到戏曲的美妙。很多名家名段真的百听不厌,但有的所谓创新剧目,扒姐一个绝对外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不对劲。

越剧名家袁雪芬曾经批评过《梁祝》被魔改得只剩两位主角的名字。

整个服化也变得特别奇怪,倭里倭气,诡异渗人。

如果花费大功夫排出这样的戏来,可能束之高阁反而是对观众负责

【3】

有的网友说,戏曲过时了,没人爱听,活该消失。

真是好笑,你那平平无奇的哥哥姐姐们都没有消失,凭什么艺术要消失?

现在很多流行的古风歌曲,不带戏腔都不能独立行走;哥哥姐姐唱一两句这种口水歌,都要被捧上天,恨不得吹成扛起文艺复兴的大旗。

结果反过来嘲讽戏曲没有市场?

爱听戏的人只是没有天天占领热搜和广场,并不是死了。

何赛飞、袁雪芬也好,张军波也好,他们无论有没有话语权,都还在坚持,无疑全是靠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像郭德纲早期说过的,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所谓的“圈内人”,不想着如何让更多大众接受并喜爱,还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可自拔。傲慢又怯懦,蛮横又守旧,认为别人都不懂艺术,甚至以“小众”而自豪,那就是真的,离死不远了。

诚如何赛飞老师所说,“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