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豆瓣8.1分的《大宋少年志2》,更值得问“为什么不火”

2023-08-21 23:18:34来源:腾讯网

豆瓣8.1分的《大宋少年志2》,更值得问“为什么不火”

犀牛娱乐原创

文|胖部  编辑|朴芳


(相关资料图)

“为什么不火”,今年夏天的剧集,有不少都跟这几个字沾过边,最近#七时吉祥为什么不火#还上了微博热搜。

但相对口碑争议较大的《七时吉祥》,或许更值得发问的,是近期收官后豆瓣评分达8.1分(最高8.3分)的《大宋少年志2》,这部口碑之作的续集在今年7月底上线后,整体的反响比较复杂。

一方面,大量评论指出该剧的制作“粗制滥造”,甚至有粗陋的抠图画面,台词也过多过密,从观看体验来说实在是不算出色,看了一两集就决定弃剧。

另一方面,在B站、小红书、豆瓣都不乏受众疯狂安利这部剧,一些台词片段如王宽修书、北河星读信等都被奉为“封神”反复二创。至于“抠图剧”的质疑,剧粉会直接回应“有钱抠图已是莫大进步”。

很明显,这部剧的受众有“壁”。

一边是深度剧迷,不介意制作低劣、造型拉胯,愿意一同玩梗自称“田虎”,根据前作“宋大志”的花名(来自剧名梗“少年宋大志”)给第二部起名“宋二志”,他们也是四年间催更第二部的主力军。

另一边则是路人剧迷,怀着对热门IP新作的尝鲜态度而来,结果被截然不同的画风弄得不知所措,也很难理解这种风格到底有什么好。

这造成了该剧口碑与热度的反差,明明口碑不错,评分还高于前作的7.8分;可是播放情况却节节下滑,从开播后单日播放量最高的1.77亿,到后期更新日也仅有单日5、6千万。

或可理解为,前作收官四年来持续的口碑发酵和催更,让该剧获得了过高的预期,才在开播后出现了“网友见面”的情况。这种误差,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看《宋二志》的门槛在哪?

《大宋少年志》的设定是在北宋庆历年间,为免除战事、维护各民族间的和平与稳定,借秘阁之名培训少年暗探。主要角色就是秘阁中七斋的六位少年,用他们的热血和忠诚,一次次保卫和平、不惜遍体鳞伤。

不妨用两场比较靠前的戏,让大家感受下《大宋少年志2》的画风。

一场是七斋六子初相见,其中韦衙内的饰演者换了演员,结果还没给角色正脸,人就从马上摔下来,再一亮相立刻就有人问:衙内,你这怎么摔得面目全非了?

另一场则是男主角元仲辛(张新成饰)被曝光和西夏元昊一样有鲜卑血统,执行任务归来后被立刻下狱,感慨自己和七斋的人在一起久了变“蠢”了:“就是相信人心有善,相信这个世界还有意义,相信相聚总好过于孤单。”类似的台词,总能精确地戳到剧粉。

前者显然有些轻喜闹剧的意思,不怕打破第四堵墙,在剧里就跟观众玩互动;后一场戏则明显是正剧范儿,人物立体,台词深刻,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情绪冲击。

但喜剧+正剧,合得上吗?

合得上,或者说只有王倦在《大宋少年志》系列做到了。他用少年感的切入点和看似喜剧的包装,承载了相当厚重的内容。

这种厚重一是历史的,虽然整体制作四处透着“没钱”,但剧本层面却堪称精致,比如第二部的背景是北宋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还夹杂着宋、辽、夏复杂的格局;过程中出现的元昊、宁令哥、没藏讹庞等人物也对历史有深度参考。

二是价值层面的。在《大宋少年志2》中一直有一条隐线,从北河星当年“毁神”的往事和破除村民迷信、斩破世间虚妄的家国之思,到八斋在西夏为元昊造神再毁神的策略,再到尉迟源临死坚信小景是龙神附身,“迷信”成为剧情的关键词。

这显然是个很大的课题,家国层面造成的危害、如何利用迷信以及小人物为什么会迷信,封建时代迷信形成的各个群体,被立体地展示,可以说是一次深刻的探讨。

三是人物层面。足够立体、有魅力的人物群像,让剧情最终的悲剧收尾显得更难以接受,观众“被王倦刀麻了”从第一季喊到第二季。

比如尉迟源,明明前面是个搞笑角色,但最终临死前这个小人物回溯自己一生说出“这世间对我不好”、“相信龙神护体、我就不那么怕了”,观众前面有多开心,此时就得有多崩溃;更别提八斋全军覆没的惨烈,少年的从容赴死让全网爆哭。

在这些层面上,《大宋少年志》绝对是足够精彩的,而且具有历史剧的厚重感。但是,王倦可以通过一个少年气、喜剧化的入口,把全剧的调性直接拉下来。“世界总是被这样的少年点亮”的立意,形成了颇为杂糅、作者向的质感。

甚至可以说,这是“宋大志”的独家质感。也因此,该剧会比较挑观众。

2019年《大宋少年志》裸播上线时就经历过一次受众筛选,最终留住了真正喜欢该剧质感的受众,其中大部分应该是对影视比较感兴趣的深度剧迷,才会对漫画风、有网感的内容报以开放的态度,而且一旦喜欢上就相当痴迷。

所以也能明显感觉到,《大宋少年志2》是有意留住前作粉丝的,原班人马回归、类似的人员配置和情节结构,都是对这部分受众使劲。

但当更多观众因为IP慕名而来,或许这样的定位,反而造成了《大宋少年志2》比较低的传播天花板。

“仅部分可见”的好剧

值得做吗?

不可否认,《大宋少年志2》的热度表现,也与“最卷暑期档”的市场环境有关。

从7月底开播到8月15日提前7天开通大结局点映礼,该剧与《长相思》《莲花楼》两部7月以来热度最高的剧集撞档,类型又都属于古装,传播资源和曝光难免会受影响;前来试看的剧迷,或许也没有那么多耐心。

而《大宋少年志2》恰恰是一部需要耐心的剧,看懂其幽默外壳与一般古装剧插科打诨的区别,以及内核中相当严肃、甚至有悲剧宿命感的主旨。

这种要求在当下或许算得上奢侈。

事实上,观剧门槛高、非头部体量、内容过硬,这样的特点其实能让人想到不少早期豆瓣神剧,比如《毛骗》系列、《我的三体》、《大秦帝国》等,因为制作粗糙或类型限制,难入主流受众视线,但被一些内容敏感型用户奉为至宝,豆瓣评分往往可达9分+。

但这些2010年代早期的网络偏好,在如今逐渐专业化、产业化的长视频领域已经很难获得空间。观众的耐心越来越少,而从产业角度来说,内容最好能够击中更多受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这也是古偶、爱情剧等类型大规模产出的原因。

那么如今的市场,是否还有给“仅部分可见”的风格化内容的空间?如《大宋少年志2》这样的作品,对平台是否有价值?

其实类似的作品一直不少,从电视端收视惨淡、但被网友“封神”的《大明王朝1566》,到近年来平台风格化尝试的一些自制剧如《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欢颜》等,观剧门槛也只有特定受众或者深度剧迷能匹配。

这类剧能够在平台过会,说明其对于平台或者行业还是有价值的。事实上,在线视频平台出现如《风起陇西》《欢颜》这类内容,也是近两年内容升级之后的事,后者更是腾讯视频尝试风格化制作“X剧场”的一部分。

在这些剧集的尝试中,或许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管是剧集还是动漫,长视频目前都在寻求以风格化破局同质化,找到内容层面新的刺激点,如果一部剧能够打开市场,那么或许意味着行业性的某种机遇,比如2020年的悬疑剧破圈。

更何况,《大宋少年志2》的投资并不大。这就表现出了性价比。或许一位深度剧迷在未来回顾2023年暑期档,能够想起的作品是《长相思》和《大宋少年志2》,那就不能说这部剧是亏本生意。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