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明晚开播,于震、刘奕君坐镇,历史商战大剧终于来了
2023-09-09 10:25:52来源:腾讯网
《大盛魁》明晚开播,于震、刘奕君坐镇,历史商战大剧终于来了
在国产剧里,有一个风格特色极其明显的分类——历史商战剧,曾大批涌现,连出精品。
上一部既有浓郁年代特色,又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历史商战剧爆款,大家想到的是哪部作品?
(资料图)
80后,想到的可能是《大宅门》《大染坊》。
前者,2001年4月15日在央视一套首播,并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陈宝国、斯琴高娃等老戏骨,把传统百年老店经营之道述演得精彩纷呈。
后者,2003年10月9日在央视一套首播,侯勇、孙俪等,又打造出一部收视口碑双爆的国剧经典。
90后,可能想到的是《乔家大院》。
这部胡玫执导的大剧,由陈建斌 、蒋勤勤 、马伊琍等主演,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传奇,拿下了2006年中国内地电视剧收视冠军。
曾几何时,历史商战剧,就是国剧的一张王牌。但随着资本主导下的国剧流量时代到来,题材偏向古偶和甜宠,历史商战剧逐渐销声匿迹。
上一部达到8分的年代商战剧,还是2014年张嘉益、张志坚 、俞飞鸿等主演的《大清盐商》。
到底何时,观众才能再看到一部历史商战剧王炸呢?
终于,来硬货了——《大盛魁》。
9月10日,也就是明晚起,将登陆天津卫视、山西卫视、内蒙古卫视、湖北卫视四大卫视黄金档上星首播。
主演,于震、乔振宇、刘奕君、周显欣、苏丽、午马、张秋歌、王绘春。妥妥的实力派阵容。
说的 ,是有“草原第一商号”之称的“大盛魁”的故事。
豆瓣评分,8.8。
好家伙,比《乔家大院》《大清盐商》还高。
豆瓣出分,是因为该剧2017年就在内蒙古地方频道播出过,有多火?
从开播第一天的4.2飙到破8,再到大结局破12。
这等好剧,终于上星,还是四大卫视联播,能不能,掀起一场收视的风浪?
一句话预判:近十年国产历史商战剧剧王,终于来了。
一、历史商战剧还能出爆款吗?这次赢面很大!
说到大盛魁,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晋商、走西口。
作为中国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的兴衰传奇,既是一出平民英雄的奋斗史,也再现了草原丝绸之路的辉煌。
一直以来, “以小见大”,是商业剧王们的一大制胜法宝。
你看那些商战剧经典:《大宅门》《乔家大院》......剧集都是以具体的人物为主轴,观众们得以在他们的酸甜苦辣中见证时代的变迁。
从故事上看,《大盛魁》也是一部“以小见大”的作品。讲的是山西商人在清代“走西口”创造商业帝国的兴衰。
先说大。
大盛魁的兴起,源于康熙二十七年开始,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清准战争中,清军经常需要进入蒙古高原作战,随军的军需供应相当棘手。
为解决这个问题,康熙下诏筹措军饷,同时允许汉族商人参与随军贸易:“至于随军贸易之人,固不可少,……准其贸易。”
大盛魁的创始人们,由此起家。
起初,大盛魁还不叫大盛魁。它是由三个山西商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开设的商号,名字叫做吉盛堂。
后来,山西商人凭借灵活的手腕和经济头脑,将大盛魁逐渐发展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它的生意,无所不包,从砖茶、绸缎、药材到牲畜、皮毛应有尽有,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极盛时,大盛魁三年分红一次,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两白银。
当时民间流传着“大盛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走”的说法。
你说大不大。
但再大的买卖,也是人做出来的。
再说小。
56集的《大盛魁》,是以王相卿、史大学、张杰等三个赤手空拳的汉子合力闯世界天下为核心,故事讲到最后,还是人。
刚开始,王相卿是满嘴跑火车吹牛皮的长工,张杰是跑江湖的马贼+江湖骗子,史大学虽然精于算计却只算得小利。
但当三个人走到一起,却组成了铁三角,抓住时代的机遇,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如何做到每个年代的观众都有代入感,是个难题。
那么,《大盛魁》是怎么解决的呢?
还是人。
买卖是上世纪的买卖,但人性是一样的。
《大盛魁》最好的地方,还是看三个兄弟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发现一个又一个商机,由创业、兴业到歇业,从三兄弟从同声同气,到最终因为下一代继承而最终分裂的故事。
商之道,成败在人。
这才过瘾。
二、武侠剧大拿王新民导演+金牌编剧,难怪故事有底蕴
历史商战剧,首先第一步,就是得找对导演和编剧,因为这个类型门槛太高,一般的主创整不了这个。
好在,《大盛魁》的编剧和导演,够厚。
先说编剧,该剧第一署名编剧是王路沙。
是该剧导演王新民的儿子。
第二署名编剧大有来头,梅峰。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曾是大导演娄烨的御用编剧,编剧作品入围过戛纳影展。
他的导演处女作《不成问题的问题》,更是帮范伟拿下影帝。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位国内顶级编剧,更是一位国内难得的有思想深度的编剧,他出手,是绝对不会去写狗血三角恋的,要写,就写晋商纵横天下的兴衰大历史。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大盛魁》原剧长达100集,但却依然能拿下8.8分的高分,这部剧,是没有废戏的。
再说导演。
王新民拍过很多国产剧,早早成名,但凡他导演的剧集,质量都不会太低。早些年,更是频频有大剧产出,在武侠题材剧中,有着很高的声望。
比如,他执导的《连城诀》、《侠客行》和《燕子李三》等作品,都是绝对的武侠剧佳作。
尤其是吴樾、舒畅主演的《连城诀》,豆瓣评分达到8.5分,可以说是国产武侠一枚遗珠。
虽然王新民以武侠剧见长,但他的剧最好看的地方,还是扎实。即使是武侠剧,也不会拍的虚无缥缈。
他拍《大盛魁》,对人物、传说、语言、服饰、发式等方面所做的寻访,最终资料编纂成260多万字的《旅蒙商通览》。
而导演王新民,正是这部2008年出版的著作的第二作者。
一个导演,为了拍好一部戏,写了一本大书,你敢信?
有了这样的积累和研究,也就难怪该剧民族风格的装束,能经得起观众的审视。
就连剧中金钱鼠尾的辫子头,都比普通清宫戏要正宗得多。
找对人了。
三、于震、乔振宇领衔主演,刘奕君演大反派,这阵容绝了
因为本剧跨越的年代相当长,因而在选角方面要考虑到两点。
一是合适,看演员的年龄、状态、阅历是不是适合角色;
二是演技,这个演员能不能演出那个年代的气质,尤其是走西口的那股劲。
《大盛魁》的主演,一水的实力派,我又格外关注,其中四位的表现。
第一位,于震。
他饰演的王相卿,是全剧最关键的人物。
正是以他为核心,史大学、张杰才从一穷二白开始合伙,共同经历几次生死,最终成就事业。
提到于震,观众就想起“抗日神剧专业户”。
抗战神剧,于震真没少演,但这些年,从《巡回检察组》《人世间》到今年在央视播出的《冰雪尖刀连》,于震的演技早已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检验。
王相卿这样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强烈的商界枭雄,他来演,确实合适。
第二位,乔振宇。
这是全剧最出彩的角色,这部剧,也是乔振宇自己最喜欢的剧。
许多观众,对乔振宇的印象就是那个温润如玉的古装 “乔美人”,是与严宽、钟汉良、霍建华并称“天涯四美”的古装剧颜值天花板。
但这些年乔振宇一直在探索不同类型的角色,本剧更是他的演技代表作。
张杰这个角色,刚出场像个反派。
通过与王相卿攀谈,跟上运军粮的队伍,骗取了一大批瓷器。
可当观众看着这位马贼一番花言巧语,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王相卿忽悠得找不着北,观众就知道,这是个奇才。
他虽是马贼,却坏得不彻底,等到遇到了他认作“大哥”和“二哥”的人,就此改邪归正。
乔振宇的演绎下,这个角色有情义,有担当,又有一些小任性,所有角色中,最为有血有肉。
乔振宇的演技高光时刻,是于震饰演的王相卿脱口说出对于张杰的怀疑,乔振宇只用几个微表情,就演出了一个充满赤子之心的男人浑身彻骨的寒意。
乔振宇虽然长着一张古偶小生的脸,却有一颗把自己往糙里整的心。
没看到他真演技的人,这次该看明白了。
第三位,刘奕君。
作为当红的“叔圈”的一员,刘奕君是国剧男演员中,大器晚成的代表。
虽然早年就已经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的演出,包括《父母爱情》这样的佳作,但直到正午阳光出品的《伪装者》《琅琊榜》,他才凭借两个反派角色,一跃而起。
刘奕君的反派之所以出色,就在于从未把反派当反派来演,而是演一个有雄心有柔情的人,所以他的反派,有厚度有人味,坏都坏的够味。
这两年的刘奕君,风头正劲。
也陆续在《开端》等大剧中贡献了优秀的正派角色演出,反派倒演得少了。
本剧他演的孙文举这个角色,仿佛男主的反面。
就像剧中孙老爷对孙文举和王相卿的评价:王有一个天马行空的脑子,但并不知道怎样行动。
孙文举做事踏实,但在商道里太久了,太在框框里了。
从这里,就注定了两个人“既生瑜,何生亮”的一生纠葛。
这次,观众可以痛快欣赏一场他完整的反派演出了。
第四位,王绘春。
观众可能记不住这个名字,可应该也忘不了《雍正王朝》中的八王爷,《雪中悍刀行》里的“黑虎”杨太岁。
这次他饰演的,是大盛魁商号后期一个关键人物费扬古,也是最终大盛魁分裂大戏中的关键人物。
他演年代剧,错不了。
《大盛魁》里最难得的是每个人物都饱满有血肉,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各种缺点,没一个伟光正,但最终在历史的夹缝和偶然中,成就了一番事业。
除了上面的演员,已经去世的午马,
还有郑玉、吴连生、张秋歌,个个是响当当的实力派,加起来不下8位。
演技,妥了。
四、久违的历史商战剧,终于又被拍出来了
这部《大盛魁》最大的亮点,在于故事内核的戏味。
开头提到,国产历史商战剧里的口碑佳作,大部分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
回看之前的历史商战剧,大多由资深演员挑大梁,故事风格厚重,沉淀着不同的时代韵味。
《大清盐商》中的张嘉益一出场,扮相和气质可以说与角色高度吻合。他跟张志坚一斗戏,那戏味就滚滚而来。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有了新的审美,深沉厚重、戏味浓郁的历史商战剧,没太多人看了。
但,好剧总有价值。
这部《大盛魁》,不仅拍出了一代晋商的兴衰历史,还是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就连故事中穿插的多民歌小调,都特别有韵味,再配上剧中广袤的草原,以及百年历史,真的是气象开阔万千。
剧虽然长,但故事情节紧凑,时而紧张时而幽默,三兄弟的命运始终牵引着观众追下去。
年代剧商战的核心特色,是跌宕起伏的岁月变迁下的个体、家族命运的大起大落,这构成了年代商战剧戏剧性的主要来源,本剧都有。
看到最后观众发现,大盛魁能成,固然有时代风云之势的助力,但也因为三兄弟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体现得淋漓尽致。
能吃亏,讲诚信,有舍才有得。
当年大盛魁能做到的,今天的商家们,能做到吗?
回头看,王新民导演眼力真好,当时《大盛魁》的角儿,于震、刘奕君,现在都成了腕儿。但当年演员们不计报酬来到剧组,寒冬腊月顶着零下二十多度,在雪窝子里摸爬滚打一拍就是一个月,想的不是日后的造化,而是戏本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盛魁》投入是不多,设备简陋,资金缺乏。跟如今动辄几个亿的大制作没法比。
但剧组把心思花在了怎么刻画人物,怎么讲好故事,怎么拍出一代商人的精气神上,一出手,豆瓣8.8。
这样的剧,算不算真正的大剧?该不该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