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 > 正文

全球资讯:国产剧不缺中女面孔,缺的是一种女性可能

2022-11-24 22:22:15来源:腾讯网

| 尢尢

当看到#请允许国产电视剧里有中女的存在#这条热搜时,你在想什么?我大胆猜测,可能有人会立马在脑海中快速检索自己从小到大看过的所有电视剧,尝试用个人经验给这句话验个真伪;同时,可能还会有人单拎出“中女”二字加以讨论,毕竟这个词自海清老师摆到台面上以来一直是大家伙围观的焦点。


(相关资料图)

但我想斗胆问一句,国产影视剧真的如这条tag所请求的那样“缺中女”吗?无论是从个人经验出发,还是翻看词条的实时广场,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未必”。

且不论本就试图以这条热搜来为自己贴金的《爱的二八定律》里到底启用了多少30+、40+的中女演员,就算往前数,现在变着花排列组合的女性群像剧,哪个没给中女们留下足够的舞台?可以说,想要以这种方式来呼吁大家关注中女,完全找错了切入点。

不过,在这条热搜的刺激下,我们不妨换种思路。抬眼看看在那一水之隔的台湾,在那自我革新、给人惊喜的台剧里,中女们又是怎么过活的。当然这并非是想要照搬,只是我们或许的确要多看多学才能真正地从根上认识“中女”。

01

中女论调,隔海失效?

提起台剧、中女,那就不得不把前段时间引发了不少关注的金钟奖再拿出来聊聊。但凡对这一届有所关注的网友们,大概都会知道有位“脏话女士”拿下了本届的戏剧节目女主角奖。她就是谢盈萱,助力她拿奖的作品叫做《四楼的天堂》,是一部以治愈心灵为主打的文艺向作品。

但对于她来说,另一部作品《俗女养成记》带来的讨论度则要更占主场。在陈嘉玲这个角色里,谢盈萱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在职场失意之后,对一直以来坚定的“淑女”人生路的打破和重塑,在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接受和悲伤中,她活成了不被定义的自由“俗女”。这个角色鲜少有光鲜亮丽的时刻,但却能够靠切中现实的口碑得到观众们的认可。

好,若说从出道以来就不受偶像剧束缚的谢盈萱不够典型。那我们就来看看许玮甯、贾静雯、林心如,这些凭借美貌从偶像剧里走出来的中女们,现在在做些什么。

Netflix上线的新台剧《她和她的她》,已经在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上霸榜四周了。该剧围绕女性在性暴力、职场暴力、社会压力中所面临的处境展开敏感且尖锐的讲述,以及剧集本身的犯罪悬疑色彩,是其饱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这之中,许玮甯不仅进一步走出了混血花瓶的束缚,而且似乎还在38岁的人生当口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新节点。迷你剧、女性犯罪、搭线Netflix走出本土限制等关键词都给她带来了更多可能。

而同在这部剧里出演的贾静雯,则算是台湾中女行列里,较早觉醒且被人看到的一位。从2019年的《罪梦者》《我们与恶的距离》开始,再到去年的《妈,别闹了!》和电影《瀑布》,以及今年的《她和她的她》,不难看出贾静雯在有意通过“强社会话题”以及“悬疑”“女性”等类型题材来塑造自我质感,重新定位她在40+这个年龄下,脱离家庭回归职场后的戏路和形象。

早年同她一块闯荡大陆的林心如,现如今也为自己打开了新的思路。先是在别人的女性群像剧《她们创业的那些鸟事》里试水,接着自己担任制作人携手Netflix打造了系列爆款《华灯初上》一时间,不仅加深了自己在台前幕后的行业价值,而且还进一步加速了台剧中女性主义的发散以及新台剧的变革。

不光展示美貌、不止诠释爱情,豁得出去又拎得清楚,是她们身上的共通之处。对比之下,一水之隔,高挂于内娱热搜上的中女论调仿佛骤然失效。

02

我们有吗,也有

当然,在她们之中也有像柯佳嬿这种,即便30+但仍然可以凭借相对年轻的气质状态,在《想见你》中扮演高中生,在《极速悖论》里上演姐弟恋。把爱情剧作为主场,在这一点上与内娱大部分30+姐姐异曲同工,毕竟除了演技之外,差距就只存在于剧本和题材之上。

不过即便如此,也仍然有人选择像贾静雯等人一样大刀阔斧地自我革新。比如在借着母女关系的壳子讲述女性自我成长的《摇滚狂花》里试水短剧的姚晨,跑到《人世间》靠着郑娟回归大众视野的殷桃,以及在《山海情》里把眼泪留在干涸的土地上生花的热依扎。除此之外,颜丙燕、谭卓、朱珠,以及俞飞鸿、袁泉、海清、惠英红等,都在荧幕上贡献了不可多得的中女形象。

但是由于土壤不同、环境不同、思路不同、受众不同,内地的影视市场的确少了一些敏感和尖锐。虽然在最能带动中女改头换面的悬疑赛道上,也有像《摩天大楼》这样的口碑女性悬疑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仍然是男人戏的主场。就像在《摩天大楼》中靠着钟美宝修补风评的Angelababy,也只抓住了这一个机会,转而就回归到姐弟恋和古偶剧的怀抱之中了。

可是这不意味着市场给中女的机会真的太少,而是掌握机会的赛道其实在别处——女性群像剧、姐弟恋。

在当前的市场上,这两类题材的独立女性含量奇高,基本上十个里面得有九个“觉醒”。但说实话,剖开表皮就会发现大部分作品在呈现独立女性或者说是女性意识的时候,仍然停留在“画皮”的阶段。

比如为了塑造女主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新时代女性代表,便会在她身边安插无数的男性凝视和女性雌竞,让她以一己之力向这个世界宣告“我们女人可以”。这当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现实,但透过探究其表现手法和剧作核心便会明白,这个“核”仍是旧东西。看似职场老油条、情场掌控者的女强人,仍然会为了爱情或家庭做出“自愿”牺牲,占尽优势的姐姐最终还是要在年下男友攻势下的展露出所谓的“少女感”。具体例子想必无需我来赘述,大家脑子里都有那么几部“经典”。

眼下,我们不是没有中女的舞台,只是大家把上台演出的机会都用浮于表面的内容给框定死了。

03

缺的不是中女面孔,而是一种女性可能

有人在看《爱的二八定律》的时候,仿佛陷入了一种逻辑怪圈,即认为30+独立女性就得是秦施这样的,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竭尽全力,虽有瑕疵但仍旧光彩照人。确实,在当下这个内卷焦虑的大环境下,秦施所代表的成功女性,无疑是千千万种女性色彩里相当令人羡慕的一种。但与此同时,像陈嘉玲这种到头来“一事无成”,打破世俗条框与自己和解的“俗女”也是一种。

但这毕竟只是两个极致化的例子,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或许才是我们沉默的大多数。其实,国产影视剧里缺少的并不是中女面孔,而是一种可以包容更多女性色彩的「可能」。她们可以在各种题材里游走,不必担心一入“妈圈”深似海,也无须忧虑没了少女感就失了铁饭碗,隐入泥土和玛丽苏女主都是选择,只是在于能不能迈出那一步,这是需要台前的表演者和幕后的创作者们双向发力的一件事。

眼下,虽然打着女性主义旗帜,给中女解决就业岗位的女性群像剧和姐弟恋题材仍然相当高产,但大多数确实只是在机械地批量生产,即简单地攒个女人局、拉个姐弟恋,然后就开始坐等收割红利。实际上,女性题材的深层红利根本未得到有效挖掘,因为同质化太高,展现的多样性、新鲜感和同理心太少。

为什么在群像赛道上,《欢乐颂》《三十而已》和《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得到了热度和口碑,因为她们先来的把握了绝无仅有的创作先机,后到的找着了独一无二的核心定位。剩下的没出头的,大多是亦步亦趋和人云亦云。另一头,说烂了的姐弟恋,亦是如此。

女性意识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独立女性也不是批量复制堆出来的,要从根上接纳并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别给自己设框,也别给中女们套上同一款壳子。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