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动态:整顿内娱,你们够格吗?
2023-05-27 19:00:49来源:腾讯网
那些怼人怼出圈的老前辈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乐评人梁源和小鬼王琳凯的“互怼大战”掀起了一波舆论热潮,硝烟还未散去,胜负尚未定论,但毋庸置疑,经此一役,梁源老师已然凭自己本事跻身于“整顿内娱大本营”。
记得他在节目里说过这么句气话——就凭我从业时间比你长,我就管得着你!
这句话吧,多少透着一丝丝“倚老卖老”的爹味儿,但也道出了一种事实——想堂而皇之地批评别人,并让别人服气,你资格得够吧?
不信你看,“整顿内娱大本营”的常驻嘉宾们,也各个都是一顶一的前辈,比如李诚儒啦、金星啦、汪海林啦、丁太昇啦。
都是吃瓜群众的老熟人了对吧?当然,比名字更如雷贯耳的是他们的“怼人”事迹。
1、百折不挠丁太升
先从跟梁源在同一赛道“发迹”的丁太升说起,国内资深乐评人、唱片企划、唱作人,以言辞犀利著称,常年在各类音综担任评委,凭多个怼歌手名场面而为人熟知,曾惹怒何洁、骂哭江映蓉,还曾在吐槽大会上被VAVA狠狠diss,说他没文化还爱教,说他专爱找歌手碰瓷以获得流量变现。
不论在歌手眼里,还是在观众看来,他都曾经是个讨人厌的存在,但即便如此,他批评的热情也未曾消退。
音综的评委席已许久不见丁老师的身影,那是因为人家早已在短视频领域另起炉灶,依然初心不改,专注于“碰瓷歌手”的老业务,发挥空间更大,波及范围更广,华晨宇、张杰、李荣浩等都纷纷“中枪”。
可能是华语乐坛确实越发乌烟瘴气吧,他的风评竟也逐渐好了起来。可见,坚持是多么重要,中途掉头或是心虚,不理人言一条道走到黑,便能成为我行我素的楷模和整顿内娱的领头羊。
2、专攻顶流汪海林
然后是来自影视圈的汪海林,编剧、监制、制片人、影评人,编剧作品有《一起来看流星雨》《都是天生惹的祸》《铁齿铜牙纪晓岚》,是曾经间接参与过80/90后童年的男人,更是老牌的影视领域从业者。
所以汪老师专攻的是影视这一块,批的是“流量涌入,侵蚀行业专业性”的乱象,具体都指谁呢?“小鲜肉”首当其冲。
鹿晗、肖战、王一博、蔡徐坤和偏爱小鲜肉的郭敬明都曾挨过他的批。批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演技拉垮,有某某在必烂片,流量造假,人不到片场全靠替身和后期,流量明星及粉丝文化程度低到离谱,背不下来词儿导致编剧不得不降低台词难度……
是仅仅听一听就让人大跌眼镜和义愤填膺的程度。
但和丁太升一样,“谁红挑谁骂”也曾让汪海林受到过“为蹭流量无所不用其极”的质疑。
到底是看不过眼,还是在专注于蹭流量,具体动机无从知晓,可以确定的是,汪老师确实凭着一张毒舌在人到中年之际迎来了事业新拐点,不仅屡屡在社交平台和各大节目上舌战顶流及其粉丝们,还创办了影视评论类节目《四味毒叔》。
在骂与被骂中开拓出了新天地、变身垂直领域意见领袖,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和丁太升殊途同归了。
3、如坐针毡李诚儒
接下来是另一位影视老炮儿——李诚儒,老表演艺术家一枚,《大腕儿》中的一席疯话直击消费主义的虚妄,不论从内容的讽刺性,还是表演的生动性、趣味性,至今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李叔的演员生涯中没怎么演过大男主,前两年却在比拼演技的综艺里凭犀利点评成为了叔圈顶流。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三如”点评,言简意赅,振聋发聩。
看到“校园霸凌”题材被拍成了轻轻浅浅的“高中生谈恋爱”,眉头一皱,一语道破本质——这是在以廉价的笔触,引起广泛的共鸣。
面对郭敬明反复无常的选人标准,更是正面硬刚——我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派。
语言的锐利程度和溢出屏幕的火药味可比如今的“梁源大战小鬼”冲多了。所以,时值2023年,再度提起这个节目,演员们演了什么我大概不记得了,记忆犹新的唯有李诚儒VS郭小四的精彩一幕幕。
当然了,李老爷子也不是单单跟郭小四过不去,节目中,他会平等地指出一切看不过眼的人和事。
比如,他就曾表达过对陈凯歌电影作品《无极》的不喜欢,委婉内涵此片是“形式大于内容”,结果却得到了陈凯歌一番高级的“阴阳回应”,说李诚儒是生活和沉浸在旧时代里、感受着往日夕阳的一位老艺人,用诗意的语言暗指其因循守旧、古板落伍、保守顽固,惹得李叔脸色大变、沉默不语。
可能是因为玩得不开心吧,在录完几期之后李诚儒便退出了这个节目。后来又上了一档叫作《导演请就位》的节目,再续怼天怼地的毒舌老干部人设,第一期就将矛头直指毕志飞,虽然不如之前精彩,但也算是开门报捷,为节目贡献了首个出圈话题。
不知下一次李叔再现江湖,是否依然还会是愤怒老炮儿的形象,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热度,用一点凉一点,而且要掐出火花掐出精彩,对手回怼功力如何也极为重要吧。
4、前娱乐圈纪检委金星
最后压轴的是金星,虽然金姐的老本行是舞蹈,但她本人自带的话题度和抓马感已远远超越了她的专业本身。你可以不认同金姐的观点和态度,但总该用过或见过金姐的“完美”表情包吧?
她开过一档以脱口秀和采访明星为主的节目——《金星秀》,除了能带来好孕气的红沙发,最具记忆点的就是自带明枪暗箭的“金言金语”了。
Belive it or not,后来很多坊间流传的八卦都是从她那儿来的。比如“黑帮专业户”上位史——攀上圈内老大姐,获得资源一炮而红后,又将其狠心抛弃。金姐的讲述,细节满满,声情并茂,比如今雷声大雨点小的狗仔爆料可有趣太多了。
除此外,她也批过小鲜肉拿高价片酬、演技却稀碎,也调侃过韩雪的“三不”原则,还揭露过颁奖晚会流程混乱的内幕,言语犀利却三观颇正,不遮掩直接批,虽然有那么一股菜市场吵架的风味,但已然算是那些年当之无愧的娱乐圈纪检委。
而且不止娱乐圈,歧视中国人的韩国海关、自带两副面孔的空姐都曾被她在节目里批评讽刺过。反正金姐的原则就是,凡是我看着不爽的、有违公平道义的,都得在我的嘴皮子底下受个刑。
可后来,《金星秀》停播了,直人快语的金星只能偶尔在别人搭的台上或自己的直播间里小展遗风。
想整顿内娱?那门槛可高了
看完几位“前辈批评家”的故事,不知各位作何感想,本包最深的感受——批评别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
首先,你得是个权威,你得有点地位,否则别说批评,你放个屁怕是都没人搭理。
看上面列出的几位,也是曾凭批评别人火出圈的几位,就算称不上大佬,也得是业内资深从业者,年龄需长,资历得深厚,人脉得广博,地位需不可撼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在权力层级上对小鲜肉形成某种碾压,有了权力层级的碾压,批判才能有声响、有分量。
这当然算不上个好现象,什么时候批评的门槛要这么高?最普通的老百姓难道就没有提出异议的资格吗?群众的声音就那么不重要,而非要有一个资格够硬的代言人骂几声、才能出来响儿?
道理是如此,但这要源于另一个更为荒诞的现实——流量明星及饭圈的肆虐汹涌已经严重到需要有一个足够强的力量予以制衡。
为什么那些顶流们实力不行却可以通告不断、锦衣玉食,因为市场认可啊、能赚钱啊。资本从不做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哪怕你胖如姜涛,但有人追捧你,你就有更多在大平台、大制作露脸的机会,这才使得许多才不配位甚至德不配位的人拥有了狂妄的土壤。
更别提饭圈的粉丝是那么稳固又强悍的受众群体,哪怕大部分明星们并不真的爱他们,都无法改变那是他们强大的后盾,也是他们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底气来源。
所以面对资本的选择和这样一个封闭而强大的力量团体,普普通通的人,温和平淡的声音,确实不足以将其撼动,只能让一些站在高处的人将一把把锋利的箭刺过去,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暴露出来。
另外,批判者资格足够老、背景足够强还有另一个好处,不会受到利益关联的牵绊。
大家别忘了,当年吴亦凡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是曾被京圈儿大佬们夸到天上的。这就是现实啊,你能帮我赚钱,能够推动我的事业发展,实际上再怎么次,我看你也会是眉清目秀的。就算实在夸不出,那也得忍着不批评,毕竟以后还要在圈儿内混呢不是?
所以为什么是李诚儒?
副业做得风生水起、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有四合院房产的主儿,又不跟你们小演员似的,靠巴结导演吃饭。我就说了,大不了起身走人嘛,才不惜地跟你们这帮人搅和。
此次出了大风头的梁源也说过,离开这个节目,我不干乐评,接下来十年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言语间有和小鬼叫板的意味,但也说明,他没啥后顾之忧——“我批了你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所以我不怵,我就说了,怎么地吧?”
只能说,率性、耿直和超然是需要资本的,否则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所付出的风险代价要高昂一些。如果说我是一个纯纯的通告艺人,我靠赚通告费养家,那么就无法做到太随性,说每句话的时候都会格外悠着点儿,因为说错话、惹错人,可能会饭碗不保。
那么,有资历就够了吗?
当然不,在赛道的选择和具体操作上也有讲究。讲八卦、揭内幕、肃风气更容易博得大众的支持,而谈专业则相对吃亏。
比如说谁谁耍大牌、谁谁矫情毛病多、谁谁始乱终弃,这种态度和道德层面的显而易见的错,最起码不会让火烧到批评者自己身上。我想这也是曾经的《金星秀》受欢迎的原因——“毫无争议啊,这些人就是有毛病啊!”
可一旦涉及到专业的讨论,就很容易众说纷纭了。演戏还好,假就是假,尬就是尬,声台形表不过关,普通观众都能看出个一二,毕竟,用瞪眼表达一切情绪、演崩溃就尽量咆哮这种演技硬伤,是很难通过技术和剪辑去修饰掩盖的。
但在演唱领域门道就比较多,乐评人在现场听到的和我们隔着屏幕听到的,可能会差距大到仿佛不是一个作品,这就导致大家很容易无法认同彼此的评断。
并且,听歌这种事儿本身就挺见仁见智的:你推崇雅的,我偏喜欢俗的;你恨透了飙高音,我觉得那样才算真正的唱歌;你关注技巧和情感,我就想打开首口水歌放松下神经。
所以在观众眼里,所谓乐评人,批评和找茬的边界比较模糊,他们的专业性也在各种信息差和审美的参差当中被稀释许多。
除此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以评论为生的职业在国内的接纳度和认可度并不那么高。
乐评人也好,影评人也好,一句“你行你上”就能让他们的气势瞬间削减大半。这也是为何当年李诚儒的批评比乐评人们更能服众的原因所在——“人家也上过战场扛过枪,凭什么不能指导小兵?有些人却似乎只有动嘴皮子的功夫,人家又凭什么服他?”
就是这样,成龙批小鲜肉大家就纷纷点头啊。大哥可是一路靠摔打肉身拼出来的,但这帮小鲜肉用完替身喘喘气就能拿千万片酬,这不公平啊!所以成龙那句“看你几时完”讲出来,就特别掷地有声。
而乐评人,我相信在行业当中他们是自有功能在的,关于音乐他们也是比普通听众更有发言权的,但不论是大众也好,还是歌手也好,却未必认可他们评判的资格,也未必愿意真心平等地同他们进行专业探讨,只是有的人脾气差,有的人涵养好些而已。几乎每次批评过后,歌手们都纷纷抱团,也足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乐评人的尴尬处境。
所以显而易见,相对于挑动情绪,以专业服众、凭专业握稳话语权,是一条更为漫长的道路。
最后一点,批评能不能奏效,选对被批评者也很重要。
面对小鬼这样文化素质和个人教养都很堪忧的偶像,梁源老师虽然会受到“低幼降智”的冲击,并不幸遭受到粉丝的围攻,但凭着在智识和表达能力上的优势,他尚且能在场内外的舆论场处于上峰,说白了,跟一小屁孩吵架,咱文化人稳赢啊!
借着这种成就感的驱动,他大可继续在评论歌手的路上勇往直前。
可相比之下,李诚儒老师就没那么好运了,一个郭敬明,一个陈凯歌,一个文采斐然、擅长诡辩,一个出口成章且心眼儿小,全都是硬茬儿,全都是比他本人还会吵架的文化人。
要么容易被绕进去,要么容易在阴阳大法的人身攻击下噎到失语,第二种情况尤为致命,之前好歹有老艺术家帮衬,后来连老艺术家都站到对立面了,整个一个孤军奋战,最后只能临阵脱逃了。
不惹事儿,不怕事儿,就怕跟自己对着干的也是个文化人儿哪,那要是个有地位、有资历的老文化人,就更加不好办了。一整个反弹的大动作,直接让你憋出内伤。
所以相比之下,梁源要幸运得多,小鬼这种明晃晃的刺头,不会“卖茶”,也不会拿起权威的盾牌强行捂嘴,你有什么理儿至少能表出来,有什么气儿至少能撒出来,还能获得围观者的欢呼与支持。就算败了,也是个英勇就义,而不是黯然离场,痛快多了。
其实我想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回避冲突的,但真要打起来了,遇到一个单纯的外强中干的对手,总归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小结
综上所述,想要安全而有力且有效地批评别人,是不是挺不容易的呢?想要做整顿内娱的英雄,那更是难上加难。
要考虑权力、人情,需知己知彼、量力而行,还要盘算能引爆多少人的情绪、获得百分之多少的支持……想想就累死个人了,可似乎又不得不想,啥都不想就做了,轻则会被某圈集体针对,严重点,搞不好连说话的通道都要被封死。
看来,谨言慎行永远是安全生存的不二法门,但有句话说得好,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一个被赞美声淹没真相的世界是危险的,它能滋生自大和无知,更能导致一个人和一整个行业发展的停滞。
我们老说那些批评者是碰瓷、蹭流量。一定不乏这样的人,但事实是,当批评常态化,锐利的批评才不会因稀缺而成为流量密码。
而作为发出批评的人,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初心,不要让意气用事代替就事论事,不要让流量生意打破是非的原则,当批评者和围观者感受到批评者的风骨和批评的意义,批评这件事才能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包法利小姐
关注我,在娱乐世界读人心、解风情。
标签: